最近几天,对90后的讨论不绝于耳。

这不,前几天民政部公布数据,结婚率连续四年下滑,很多“90后”选择晚婚,于是他们被扣上了自私、不愿承担压力的帽子;最近“90后平均19个月离职,95后7个月就离职”的报道刷屏,他们又被批自尊心强,吃不了苦。

在网上,这一届90后简直就是要“垮成渣了”。事实上,这一届90后已经全部成年,逐步成为驱动国家向前奔跑的重要动力。在思响哥看来,“垮掉”的90后,正是中国“超燃”的一代人。

真实的90后到底什么样?哪些特质最能代表当代大学生?一起来看今天的文章!

2017年12月31日,微信朋友圈18岁照片的一波刷屏意味着最后一批“90后”度过了他们的18岁生日,从法律上来讲,他们集体进入成年,这也意味着最后一批“90后”进入大学。青年研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代”,通常按照出生年份或者某一个集体事件来划分,比如“90后”或者知青一代。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在成长中见证了中国的崛起,可谓“崛起一代”;他们从小就生长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亦可谓“全球化一代”。受此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也极具时代特点。

1

爱国意识浓厚,

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国家自豪感是指人们对于国家积极的情感和国家认同,包括个人对国家的自豪感和尊重感。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7年度中国大学生生活、就业和价值观调查数据(以下简称“调查数据”),88.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为国家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广泛地接触到中国之外的各种信息,也能够凭借自身知识积累明辨是非。中国过去二三十年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让当代大学生由衷地为祖国而感到自豪。

自古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信念,因而才会既有“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感慨,又有“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悲壮。调查数据显示,虽然身处和平环境,92.5%的大学生同样会认为“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是社会的最高利益”。他们虽然屡屡被污名化为“在溺爱中成长”、没有经历过逆境考验的“垮掉的一代”,更不需要面对抛头颅、洒热血的社会环境,但在内心深处仍然高度一致地把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视为至高无上的核心利益,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体现。

2

不盲目媚外,

不狭隘,没有强烈自私的民粹主义

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社会曾一度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社会情绪,影响到了不少社会群体。20世纪80年代的“出国热”,以及后续青年们的“哈日”“哈韩”,都或多或少带有“媚外”的痕迹。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产生崇洋媚外情绪的物质基础也在不断被削弱,“哈日”“哈韩”之后,再少有媚外的一代。

调查数据显示,有近四分之三的大学生非常同意或者同意“在中国,照搬西方式的言论自由会导致社会混乱”的观点。这意味着一些西方国家试图演变和分化国人的做法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并没有占领广大市场。接近四分之三的大学生非常同意或者同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可能真正容许中国崛起成为一流强国”的说法,这意味着当代大学生能够清醒认识西方国家,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我国,民粹主义的影响力在各类舆情事件中表现较为集中,一些人打着爱国的旗号,却做出非理性的举动,例如盲目抵制一些国家的进口产品、提倡极端贸易保护等。当代大学生不但不狭隘,没有强烈自私的民粹主义,反而更加追求公平和平等。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民粹主义思潮仍有一定的市场,如有一部分大学生就认同“如果国家综合实力许可,可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采取任何行动”的观点,这与美国政府鼓吹的“美国优先”有相似之处,应当引起重视,避免被利用来煽动大学生情绪。

3

深具无奈感,

但不苟且,把回报社会当成一种幸福

“小确幸”,意指安定的生活状态,如今,它得到了一些当代大学生的认同,折射出他们对未来即将遇到的令人尴尬的生活境遇的看法和心态。在一线城市中,高企的房价、快节奏而高压力的工作生活、可以望及的职场天花板和已经脱发、“油腻”、老去的“90后中年人”,让在校大学生产生了一种深具无奈感的群体性心理。在面对充满不确定和无望感的未来时,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一种看似另类的、讥笑自身挫折与痛苦的自我慰籍式表达,但这种表达并不是真正自我超越式的洒脱,而是失去了对理想和未来渴望的征兆。

面对生活压力,当代大学生也有不苟且的想法。调查数据显示,有94.8%的当代大学生非常同意或者同意“生活和做事有创造性、能够依照自己的想法很重要”的说法,这体现出他们不苟且的生活态度,也表现出以个人为中心的人生追求。这种追求退一步可能是“小确幸”,进一步也可能是回报社会。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代大学生具备了比较高的思想境界,没有被物质化,希望能够通过服务社会、帮助别人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感,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个人成就。

4

不将就,普遍具有冒险精神;

敢于表达,喜欢接受新鲜事物

当代大学生对待就业的态度有所不同。他们对毕业后立刻工作并没一种紧迫感,反而表现出不将就的特点。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6%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接受不太满意的工作,更多的人选择继续求学、出国深造、创业,等等。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路径出现了多种选择。

当然,这也反映出有些大学生的“中二病”——始终把自己视作一个未成年人,怀揣稚嫩的想法,在找工作时也比较任性。无论是何种情况,其前提都是他们没有立刻就业的生活压力,并且家庭能够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支持。

毕业后创业是当代大学生是否具有风险精神的体现。调查数据显示,接近四分之三的当代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思考过创业的问题。尽管这一状况与国家力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关,但更多是当代大学生群体本身具有较强的冒险精神,展现出承受失败的责任和勇气。

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舆论场的主要参与人群。与以往人们习惯的“沉默的大多数”不同,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表达的背后是积极寻找共识的社会心态,他们之所以发出声音,是想找出现实问题、分析真实情况、寻求破解之道,这些都是形成社会共识的必要方式。

当代大学生对新鲜事物也抱有开放的心态,他们对互联网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同时,被不断污名化的网红、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也确实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忽略新的生活方式对未来社会思潮的影响,毕竟其中存在着一些如拜金主义、低俗化等不良现象。因而,政府和社会应该在尊重他们选择的基础上加强行业监管和网络环境治理,对其进行正面引导。

当代大学生,代表的不仅是一代人,更是一种价值观。

不客气地说,部分中国的中老年人强调等级,注重牺牲,拒绝多元化的价值观,喜欢拐弯抹角,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而当代大学生与他们不同:

不媚外、不狭隘,爱国更具理性;

注重平等,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

爱自己但不自私,相信胡适先生所说“修己而后可以爱人”,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

虽然对不确定的未来感到焦虑,但拒绝畏首畏尾,敢于承担失败。

这样的价值观,很“燃”,真让人喜欢。

1.《90后晚婚 “垮掉”的90后,到底有多“燃”?不媚外、不狭隘、不苟且、不将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90后晚婚 “垮掉”的90后,到底有多“燃”?不媚外、不狭隘、不苟且、不将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6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