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奇闻趣事

黄河视觉 视觉:百年黄河铁路大桥守桥人

两代“守桥人”

  张仁星首先对桥面钢轨进行目测检查。

  “守桥人”徒手翻越大桥钢梁去到桥下的“摇篮车”,脚下就是滚滚黄河水,看得人胆战心惊。

天窗期结束,“守桥人”快速撤离大桥。

  “摇篮车”距离黄河水面十几米高,“守桥人”要在上面对大桥底部进行检查。

  回到驻地,“守桥人”还要及时将检查结果整理出来交给养护工区的人员去处理。

百年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在朝阳中醒来。

  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坐落于济南城区北部,南依大坝、北枕鹊山,迄今已有100余年历史。说起这座大桥,很多老济南人津津乐道,因为这座钢梁桥历史久远,保持着多项亚洲之最。它始建于1908年,1912年建成通车,是目前唯一一座在黄河上仍然承担着铁路运输任务的百年老桥。历经百年,承载着诸多历史印记,大桥曾先后四次被炸,战争的弹痕在它身体上依稀可见,它早在1977年就被山东省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又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每天仍有28趟旅客列车从这里经过,它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春运从无到有的全部过程。

  在大桥北头,有一座纪念碑,这是为了纪念在1967年,年仅21岁的护桥战士王士栋为了旅客列车的安全在大桥上冒死抢险、壮烈牺牲的事迹。这座百年铁路大桥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正是因为一代代“守桥人”的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才得以跨越百年。

  陈怀华,中国铁路济南局济南工务段桥梁检查工区的一名普通工人,1987年4月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守护大桥的接力棒,一干就是31年。说起当年入职的那一刻,陈怀华依然很自豪,“当时想来泺口桥工作很不容易,由于大桥战略位置重要,要想来工作就必须要政审,要经过层层筛选,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刚来的时候感觉什么都很新鲜、很神秘,虽然小时候曾经跟着父亲到过大桥底下,但是上到桥上还是第一次”。上班的第一个星期,陈怀华刷了七天的枕木油,“枯燥乏味的感觉肯定有,然而想到父亲让自己一定要守好桥的叮嘱,这一切都不算什么了。”

  陈怀华所在的工区管辖着1446座桥涵,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只是其中的一座。大桥全长1235米,枕木3627根,平均每根枕木上有10颗螺栓,总共加起来螺栓有三万多颗。陈怀华每天的工作就是顺着一边钢轨检查过去,再顺着另一边检查回来,每隔1米左右用道尺检查钢轨轨距尺寸,三万多颗螺栓,测量时需弯腰下蹲几百次……从18岁上班,到现在快50岁了,这些年来,陈怀华每天除了回家就是在大桥上。

  陈怀华和工友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并不固定,而是由列车运行的天窗期来决定的,冬天的严寒还能让人坚持,最难熬的是夏天。夏天最酷热的中午时分,他们需要在毫无遮挡的大桥上身着厚厚的工作服工作近3个小时,滚烫的钢梁温度能达到60℃,稍不留意就会把手灼伤。

  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逐步替代传统的检修养护方式被应用到了大桥上,但因为大桥特殊的构造和复杂的结构,许多区域修养维护依然难度很大,一直沿用着最原始的检修方式。每天除了在大桥上巡检,他们还需要利用下弦式桥梁检查小车对桁梁底部进行检查。这个巡检车的动力纯靠人力手摇,被工人们称为“摇篮车”,他们也戏称自己为“摇篮哥”。一般检查时是六个人为一组,四人在两边摇车,两人通过手电和检查锤对梁底的梁体状态进行检查,摇一会儿累了之后再倒替换人。由于桥洞中的过桥风很大,经常吹得只有两个支点的检查小车来回摇晃,幅度可达30度,检查工作十分不易。说起“摇篮车”,陈怀华回想起当年刚在上面工作时,自己经常突然地摔倒,主要原因是黄河水流湍急,人在小车上会不由自主地往下看,有时候会感觉水在流、桥在动,使人产生强烈的眩晕感,如果一时间没有扶好,就会摔倒,当年他的手工检查锤就这样掉到过黄河里。

  现在的“守桥人”也迎来了新的力量,张仁星是一名年轻的“90后”工长,也是新一代护桥人的代表,他目前是这里检查工区的工长,入路五年来,他一直努力跟着陈怀华等上一辈护桥人认真学习泺口大桥的养护检修方式,认真巡检大桥的每一处重点。当谈到工作的危险性和单调时,陈怀华和张仁星都表示:“我们觉得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大桥已经和家人一样,成为了我们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这些人要干好的一件事,就是呵护好这座大桥,让每一辆列车每一名旅客都能踏踏实实地从这里经过”。

1.《黄河视觉 视觉:百年黄河铁路大桥守桥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黄河视觉 视觉:百年黄河铁路大桥守桥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457465.html

上一篇

航空学校招生要求 酷!2019年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招生啦!快看你符合条件吗

下一篇

华服秀 济南大明湖畔“汉服秀” 吸引众多游人驻足观看

米饭基地 济阳街道高楼村有个黄河大米品牌基地 这里的稻米拿过“国字号”金奖

米饭基地 济阳街道高楼村有个黄河大米品牌基地 这里的稻米拿过“国字号”金奖

正在培育的稻种样品。(王宝静 摄)  如果来到济阳区济阳街道高楼村,在距离国道220线不远的地方能看到一座白色2层小楼。小楼看起来其貌不扬,却拥有“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金奖”“济南市现代农业‘百花奖’十大特色品牌基地”等多个“国字号”“市字号”荣誉——这里就是济阳黄河大米特色品牌基地,同时也是济南市水稻科技示范培训中心的所在地。  曾获稻米博览...

济南大米 济南黄河大米:“我有颗想红的心!”

济南大米 济南黄河大米:“我有颗想红的心!”

每年中秋节前,五洲农业水稻种植产业化基地都会迎来丰收季。  “一亩稻花香十里,一家煮饭百家香。”这说的便是济南的黄河大米。水稻自田间生长、抽穗、扬花到收割,从收贮、保管到加工成米,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曾经,由于粗放的种植模式以及高额的种植成本、水资源匮乏等外在因素,济南黄河大米的种植面积一度急剧萎缩。如今,历经三次稻改,随着“五洲四季”“旭丰...

一仞相当于多高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一仞相当于多高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个成年人的高度。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万仞|万仞高山。以上内容由本站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

黄河大桥 济南黄河大桥:聆听黄河涛涛,见证泉城蝶变

20世纪60年代,黄河北居民开展农业生产。  早晨6点,56岁的大桥街道居民杨远军准时出现在黄河岸边,他举起手机对准东方薄雾里的朝阳,“咔嚓”一声拍下这熟悉的美景,再转身向西,调整角度,给相伴30余年的济南黄河大桥留影一张——1982年至今,大桥连接黄河两岸已经整整37年了。  光阴似箭,这座桥聆听着黄河涛涛,见证着泉城蝶变。20世纪70年代,民...

赞美黄河的诗词 赞美黄河的名言 诗句

题目:赞美黄河的名言 诗句解答: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溯流而上 溯流而上·黄河合唱 | “黄河国家战略”照亮沿黄城市梦想

溯流而上 溯流而上·黄河合唱 | “黄河国家战略”照亮沿黄城市梦想

穿城而过的母亲河,源源不断地为沿黄城市提供着生产生活用水,也是这些城市的骄傲和重要象征。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黄河生态脆弱、不能通航等成为制约沿黄城市发展的因素。如何跨越黄河,是沿黄城市长期以来的共同梦想。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犹如照亮梦想的一道强光,为沿黄城市带来重大利好。立足济南,远眺黄河流域,站在更大...

小浪底在哪 黄河之水哪里来?

小浪底在哪 黄河之水哪里来?

□黄鸿河  翻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浩浩荡荡的母亲河便跃然纸上。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哺育了炎黄子孙,它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他不讲,仅输泥送沙创造华北平原一项,就贡献巨大。当然,也因为它的汹涌澎湃,携泥带沙,善淤善徙,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之忧患”,质变为一条压在黄河下游地区,特别是济南人民头上的“悬...

黄河变清 揭秘黄河济南段“容颜”:38年未遇洪水 20年不曾断流 黄河水越来越“清”

工作人员驾驶采样船采集黄河水样 新时报首席编辑李鹏飞 摄  编者按:  近年来,济南致力携河北跨,高水平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开启了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的历史性跨越。去年,济南更是迎来了历史性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两大国家战略一起在济交汇叠加,为济南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