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台为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梅岭镇南门村、悬钟所城外濒海山丘上的一处明代摩崖石刻,坐北朝南的天然竖石耸立如屏,其下巨石垒成镜台状,竖石之上以楷书直写“大明嘉靖五年三月朔旦望洋台福建布政司右参政临海蔡潮题”,石刻高600厘米,宽270厘米,题字142厘米见方,款字24厘米见方。时为嘉靖五年间分巡沿海郡县留题。连绵白沙海滩,岛上怪石突兀,片片鱼帆点缀海上,村子人口不多,以海为生,打鱼为主。行走宫口观“望洋台”寻“悬钟古城”岛上没有什么植被,多见于石头,连日的暴晒,可怜的小草都已枯黄行走宫口观“望洋台”寻“悬钟古城”行走宫口观“望洋台”寻“悬钟古城”行走宫口观“望洋台”寻“悬钟古城”停在沙滩上的渔排,全是用碗口般粗大的竹子做成,并刷上大海的颜色“蓝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很有味道。行走宫口观“望洋台”寻“悬钟古城”这块石头也很特别,我称它为“蜂窝石”不知道那些蜂窝是怎么形成的行走宫口观“望洋台”寻“悬钟古城”行走宫口观“望洋台”寻“悬钟古城”这么蓝的天空,很少见到,蓝的没有一点的杂质,让人感觉到安静,岛上没什么人,躺在树阴下的石头上听海,一切是那么的舒适和放松。行走宫口观“望洋台”寻“悬钟古城”行走宫口观“望洋台”寻“悬钟古城”行走宫口观“望洋台”寻“悬钟古城”行走宫口观“望洋台”寻“悬钟古城”岛上的石砌碉堡,远古时用于海防行走宫口观“望洋台”寻“悬钟古城”离开望洋台,我们来到有着“英雄古城”之称的“悬钟古城”。据始料记载,“悬钟古城”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了抵御从海上入侵的倭患,当时的江夏侯周德兴奉朱元璋之命在此修筑千户所城。城池依山构筑,周围全长约1700多米,全部以条石砌成,城墙宽3米多,高6米多。有女墙800余垛,窝埔15座。东西南北4个城门上各有镝楼,整座城池以周围环绕的海水作护城壕,天险自成。几经战乱后,四个城门今日尚存有东、西、南门,多处城墙已废损,脏乱不堪。古城内尚有人住,只不多跟周边新建的民古显得极不对称,更显的沧桑萧条。只有城门口那一口大古井,人们在此洗涮,欢声笑语打破了古城的沉寂。行走宫口观“望洋台”寻“悬钟古城”“悬钟古城”内有一座古朴的关帝庙,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背山面海,庙宇规模不大,但香火旺盛。据当地的老人介绍,悬钟关帝庙与东山关帝庙的庙身是用同一棵樟木雕刻而成的,彼此流着相同的“血”,犹如亲兄弟,如此深厚的渊源关系,也就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信众前来朝圣,成为诏安境内香火最为旺盛的武庙之一,临行时,到关帝庙去拜拜了,由于那天进香的人很多,没有久留。寺庙的背面就是郁郁葱葱的果老山,山上有明朝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儒将和名人留下的28处题咏石刻,几十块形状各异的石碑或记载史事,或歌咏山水,或抒发情感,许多抗倭大捷的动人故事在那巨石上清晰可见,楷、行、隶、篆等各种书体俱全,被称为“海上碑林”,至今保存完好。行走宫口观“望洋台”寻“悬钟古城”行走宫口观“望洋台”寻“悬钟古城”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岛,一座古城,历经岁月的变迁,依旧还在向人们诉说过去的历史。由于至今没有被开发,这些地方可能还不为众人所知,前往的大多数是一些自助的人们,三三两两。。。也许也只有这样,古城才显得更有沧桑感,如果赋上商业气息,古城将变味了~~

1.《望洋台 望洋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望洋台 望洋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2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