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知道了欧阳文忠公《卖油翁》里的陈尧咨家族之墓,就坐落在此"宰相陈"村,此村距离老家曲梁又不远,不过二三十里之遥,便早生凭吊之心。今日周末,三五好友便驾车来此凭吊。宰相陈村位于新郑市郭店镇东,离新密县城大约60里路。陈氏祠堂即崇孝寺和陈氏墓群大规模修缮工程还未启动,目前还很荒凉。当地陈氏后人说预付款100万已经落实。还说陈毅的孩子陈小鲁都去过。陈尧咨祖籍四川阆中人。 我们一行先来到崇效寺。寺院规模较大。"崇孝寺"这三个字是明代刻的。崇孝寺的修建与陈省华次子陈尧佐有关。公元1020年,黄河在滑州(今滑县)决口,冲毁良田房屋。宋真宗决定起用当时最为著名的"水利专家"陈尧佐到滑州治水。但很不巧,前一年,陈尧佐的母亲就是教育出了两位宰相和一位节度使的冯夫人病逝了陈尧佐正在新郑守孝。 但黄河决口,生灵涂炭,得为朝廷尽忠吧。为了保持忠孝两全,宋真宗想了一个办法,在新郑为陈尧佐敕建一座寺庙,赐名"崇孝寺",以示朝廷体恤大臣的孝道。陈尧佐这才身披孝衣前往治黄前线。 崇孝寺当时的规模有多大,诸多史料均无记载,我们无法想象。如今的崇孝寺已经面目全非,只保留了几间殿房,四周的围墙新砌的。据陈彦钦说,几年前通过筹集得到了四五万元,将崇孝寺进行了简单的修葺,并修了这道围墙。 陈栓成打开正殿大门,里面供奉着陈家祖先的牌位,案桌上摆放着香火,那是陈氏后人对祖先的祭奠。 四周墙壁上,粉刷着"二十四孝"的故事,陈栓成指着西侧墙壁上的画自豪地说:"这就是陈母教子的故事,有了这位冯老夫人,才培养出了两个宰相儿子和一个节度使儿子。" 崇孝寺已经和陈氏祠堂合二为一,古老的寺院虽然不复当年的荣耀,但陈氏后人一直居住在这里,守望这他们祖先的遗存。 滑州留下"陈公堤" 满朝文武,宋真宗宁愿从国库掏银子为陈家修寺庙,也得让陈尧佐出山,那是有原因的,因为陈尧佐是当时最著名的水利专家。 严格地说,陈尧佐出身"水利世家",因为他的父亲陈省华也是"水利专家"。陈省华早年担任京东路转运使时,就治理过黄河,让其重回故道,受到过赵光义的大力赞扬。 陈尧佐的水利本事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跟随父亲,耳闻目睹学到的。当然,像水利这种活儿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历练。公元1007年左右,陈尧佐被任命为两浙转运副使,治理钱塘江,显示了他高超的治水水平。 钱塘潮天下闻名,自古就是旷世奇景,但是钱塘潮水势之猛,也是天下罕见,钱塘江大堤年年修筑,年年被大水冲塌。 陈尧佐上任后,不避危险,亲率水工到实地勘察。 经过研究陈尧佐发现,以往筑堤,用的是篝石(竹笼中装石块)垒堤阻挡潮水,但很快就被潮水冲毁。反复试验后,陈尧佐提出了以"薪石土"夯实筑堤的方法:先用木桩打入土中,再用树枝横放,用土夯实反复如此,最后添加垒石。 此法大获成功,此后数十年,钱塘江大堤异常牢固,再未发生过堤塌伤民的事件。 此后,陈尧佐被调任知并州(今山西太原)知府。治理汾水又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重要任务。当时汾水常常暴涨,堤防欲溃,几至成灾,人心骚动,民不聊生。陈尧佐到任,"来勘堤防,询问士民",征求当地有治水专长的"耆旧"的建议,采用"添土增防,植树固堤"之方,使汾水之堤转危为安,"民人称庆"。 陈尧佐还非常懂得水土保持的科学知识,大堤筑好后,陈尧佐带领当地百姓"植柳数万本,作柳溪亭,民赖其利"。 所以,当滑州黄河决口后,宋真宗慧眼识珠,亲自点将陈尧佐担任河北转运使,兼知滑州,治理黄河水患。 陈尧佐披着孝衣到了治黄一线,亲自巡查堤防,查勘水情,询问水工和当地百姓,研究制定治水方略。 陈尧佐抵达决口现场时,黄河堤岸因水位过高,已是"浸如堆泥",不能直接夯实加固,必须首先减轻洪水的冲击,才可筑堤。于是,陈尧佐亲手绘图,监督"造木龙以杀水势"。"木龙"是一种形状和"木梳"差不多的防汛拦水工具。据《宋史》记载:"(木龙)凿横木,下垂木数条,置水旁以护岸。" 陈尧佐采用了以木龙减消水势,而后以"埽"(旧时治水,用柳枝、秫秸、草扎成,并填以土石的防汛工具)填充土石的固堤方法,修筑河堤。这样节节推进,县县相连,筑成了一条长堤。这条大堤起自滑州,经东昌(今聊城)、临清、夏津、恩县(今平原县恩城镇)、德州等州县,逶迤绵延长达千余里。 在修筑这条大堤时,陈尧佐进行了科学规划:滑州一带因黄河水大涨,堤岸危如累卵,因此堤防采取以"牢固"为主的策略,加宽加高、加厚,以防溃决。但在东昌以东的临清、夏津、恩县、德州等地,筑堤则充分考虑黄河的流向和引导,使之能重回故道,流入大海,而不至于再泛滥北徙,因此更看重堤防的走向,大堤的厚度和高度能起到预防和拦水作用即可,是一座预防洪水的"屏障"。 这条大堤筑成后,黄河重回故道,滑州以下诸多州县百姓又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为预防黄河泛滥起了重要作用。对陈尧佐的这一功绩,滑州下游百姓都互相传颂,因此这条大堤在当时被称为"陈公堤"。 这是进入崇孝寺路边的路碑,表明此处古迹隶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碑解释"崇效寺"名称曾被改为"禅院",后经陈氏后人诉讼才改回崇孝寺原名。 这是文惠公陈尧佐自撰碑。其中有几句很有意味。"八十二不为夭,官一品不为贱,使相纳禄不为辱",可看出此公晚年回顾平生不无得意。 自撰碑原碑,已是断碑残碣,仍依稀可辨书法遒劲。 碑亭 陈尧咨三兄弟之父陈省华公之墓。 无字碑。后人有诗作评 无字碑碑亭 已被无耻之尤的红卫兵断头的塑像。犹见出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其手执笏板、恭肃朝廷之风度栩栩可见。 基本上留下来的塑像都被可耻的红卫兵断头了。 动物雕像也都被一一断头。手短极其恶劣残忍。 这是后来立的碑,做工粗糙,材质甚劣,曾几何时,就依稀难辨。约略可以看出,是介绍陈氏家族在有宋一代的历史的。

1.《陈尧咨 “宰相陈”村之行——凭吊陈尧咨家族墓群》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尧咨 “宰相陈”村之行——凭吊陈尧咨家族墓群》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92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