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谚文同音字所导致的翻译偏好选字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宋明之际广泛流行的“五行命名”法在韩半岛的流衍。

一般按照“五行命名”的原则,命名者选用木火土金水次第作为代际单字命名偏旁,以序昭穆,例如秦桧家族:桧(木)-熺(火)-埙(土)-钜(金)-浚(水),以及朱熹家族:松(木)-熹(火)-塾、野、在(土)-钜、铨、鉴、铎(金)-渊、洽、潜、济(水)。

五行命名原则在宋元之际为儒林宗族所频用,明代随着民间家谱的广泛化,五行用字又同字辈相结合,典型者如明宗室用字,以及明末(始于万历时期)曲阜孔氏命名用字:衍植(木)-兴燮(火)-毓圻(土)-传铎(金)-继濩(水)。

这一命名原则自然也对韩半岛产生了深远影响,高丽后期理学传入后,作为理学附带物的五行命名习惯也被儒学者所接受,至独尊儒教的朝鲜朝,儒林竞相以此为尚。特别是丙丁虏乱后,尊周思明的义理思想更加剧了民间对“五行命名”的坚持,如名儒宋时烈家族:时烈(火)-基泰(土)-畴锡(金)-婺源(水)等。

但基于以字辈结合五行用字有限所带来的不便(明宗室生齿日繁,命名时不得不求助于五行偏旁的生僻字,甚至直接造字,以至出现祖孙重字的现象),朝鲜朝时期的韩半岛民间开始放弃字辈序列,而径直转以五行用字作为字辈,遂大大减少了祖孙重字、用字不足的窘境,例如骊兴闵氏:镇夏、镇周、镇鲁(金,镇辈)-承洙、应洙、兴洙(水,洙辈)-栢亨、栢行、栢昌(木,栢辈)-台爀、命爀、贞爀(火,爀辈)等。

韩半岛的五行字辈习惯沿袭至今,形式趋于多样,不仅五行字辈可依辈分前后错序(即父名用字为第二字,子名用于第三字,循环往复),甚至同辈间五行字辈也可不同序。另一方面,由于寓意和发音偏好等原因,韩国人在命名时对五行用字的选取也较为集中,以至于不再遵循五行顺次命名的家庭依然偏好使用相关传统用字,加之,韩国姓氏数量偏少(大约290个左右)且半数集中于金、李、朴、崔、郑等姓氏,因此重名现象也屡见不鲜。

以下是韩国人较为偏好的五行用字例:

木:林、來、根、松、植、杓、柄、桓、桐

火:熙、烈、然、熹、燦、爀、炯、烘、焕

土:地、在、均、重、吉、圭、基、培、夀

金:欽、鍾、銀、鎬、鎭、錫、鉉、鋻、鎔

水:淑、洙、泳、海、源、清、淳、渊、浩

这里再补充一个例子,明末随凤林大君渡韩的九义士冯三仕,其后孙归化后以临朐冯氏为本贯,其字辈(항렬자行列字)如下:

cr:韩语无忧

1.《为什么韩国人的名字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个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为什么韩国人的名字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个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