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想被什么伤害,至少要明白是什么,比如恨。

有人喜欢说,“恨”作为一种强烈的情感,源于“爱”。

所以推导出恨=扭曲的爱。

这个公式可能不完整。我觉得恨是一个至少有三层的汉堡。

第一层:因为爱而恨。

如果你爱过一个人,你会对这个人有很多期待。结果这个人不仅没有达到你的预期,还不尊重你的爱情。这时候,你们就会“讨厌”对方。

这里简单总结为:爱+不尊重=恨。

在这个公式中,有三个因素是不可或缺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爱”和“恨”是密切相关的。

在这个公式里,不爱就不恨,甚至觉得可笑。

第二层:因为自卑而讨厌。

有些情绪类似于“恨”,比如:爱+拒绝=羞耻。有的人会因为羞愧而变得“讨厌”,进一步脱离受害者的心理!推断羞耻+受害者心理=恨。注意,这个恨里面没有爱!其核心是扭曲的羞耻:自卑。

这种讨厌往往是不正常的,甚至被讨厌的人根本不认识讨厌TA的人!

这种恨往往来自粉丝。很多巨星不都是被粉丝伤害甚至杀死的吗?

第三层:方式不同就讨厌!

殊途同归没有共同目标——可惜,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事实是世界很小,互相干扰!

当你遇到一个与你三观不同的观点,无论是谁发表的,都会不由自主的“讨厌”!因为这里隐藏着一种判断:如果世界如你所说,那我就完了!

这种仇恨其实是不安全感的升级。

比如最近的中美毛衣大战,人群站在两边,彼此都恨对方,杀不死对方:从根本上说,是两种世界观和两种秩序观的争执!

每一个热点事件都会把人群分为左、中、右。父子再亲密也不能容忍三观不同。这种悲剧在历史上罕见吗?

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在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世界里,让自己有安全感,有未来。而不同的世界观只是对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判断。这就像:

鸭子对鸡说,未来的世界都是水,不会游泳的都是笨叉子。鸡说:“老板,我要一个北京烤鸭……”

三个不同的人注定是敌人。宽容只是因为三观相交。

当然,年轻情侣之间的“我恨死你”也可能是调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总之,恨至少是一个汉堡,至少有三层...这篇文章是提醒我们,当我们“恨”的时候,要找出自己的真实情绪,不要把爱人当敌人,也不要把敌人当自己人...说到底,是为了我们及时躲避一切,伤害自己,“恨”......

附案例:列侬之死

根据网上资料,列侬对死亡的推理与以上三种情绪有关:

1.1981年在中国出版的《电影世界》第六期刊登的文章《披头士乐队歌手约翰·列侬》中说:“他被一个莫名其妙的凶手开枪打死了,因为他拒绝在纽约门口签名。”

第二,约翰·列侬的遗孀小野洋子认为“凶手可能是个傻瓜”。这类人往往想通过制造耸人听闻的事件来出名。

第三,艺术界有人认为列侬被枪杀主要是因为他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思想受到了反对派的攻击和憎恨。

目标

1.《恨 “恨”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恨 “恨”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75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