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老炮儿,大家一定和我一样

立马就起冯小刚的电影《老炮儿》

千言万语汇成一个词:牛逼

顽主文化的诞生

老北京文化基本上是老舍小说中写的市民文化,是个人情社会、平民社会,讲究个“讲理讲面儿”,就是凡事的有个道理和规矩,这套市民文化变成了“老炮儿”中的规矩——尊长、仗义、有错就认,报仇也得讲规矩,这就是六爷总自诩的“一码归一码”,他都讲得出道理。

《老炮》中,六爷对这个胡同普通老爷子毕恭毕敬,就是北京文化中极其敬老的表现

而顽主文化是根植于老北京文化之中,在文革时代开花结的果,原因大家都懂我就不多说了,顽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痞无赖,他们有套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谱系。

顽主有几个规矩:1、不欺负好学生;2、有仇讲究约架,约好时间和地点,约好是单练还是群殴;3、被干了也不能报警,保持缄默;4、茬架不许追到家里去,家长出来轰必须走;5、不报复伤害对方家人;6、对手认怂之后不追打;7、不抬人(背叛朋友)。如果坏了这些规矩,就会遭到鄙视。

发展历程

“北京顽主”,他们经历了我们无法经历的残酷,也拥有我们难以拥有的激情......顽主绝不等同于流氓。

顽主是一种京味儿文化,不务正业是有的,不过未必是不学无术。

顽主最重要的是把玩儿当成正经事,得玩出花儿,得玩得兢兢业业。

就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跟家庭出身没有必然关系。

当然,纨绔子弟可能更容易变成顽主。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顽主最为鼎盛的时期,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人们都挖空心思赚钱,顽主们也慢慢走向了衰败。那么顽主到底是什么?有些人会这样认为,他们不过是一些地痞、流氓,专做坏事的闲人。

顽主文化符号释义

顽主属于灰色团体,是社会边缘人群,自然形成了一套独特规矩和文化符号。

顽主:顽主是指那些游手好闲,到了工作年龄还没有正当职业,但是在自己地面上勇猛有名望的人物, 他们也不是天天去打架,也得有点消磨时间的爱好,养鱼、养鸽子在这帮人里比较普遍。

老兵:指的是只出身101中学、育英中学、北京四中这种牛逼学校的孩子,从出身上讲老兵都是干部子弟,由于出身上的不同,那个时期老兵和顽主是死对头,影视剧中《血色浪漫》里的钟跃民、张海阳都是典型的老兵。

生瓜蛋子:江湖新手的意思,顽主茬架时,不怕老炮,就怕那生瓜蛋子,因为生瓜蛋子老想拔份儿,规矩没弄清楚,还没分出敌友来就下家伙了,一言不和,迎面就是军刺或三棱刮刀,也不懂人的生理结构,弄不好一刀致命。

犯照:当年在北京,如果俩人面对面走来,冤家路窄,互相看了一眼,想找岔的人就会停下脚步,头向对方一仰蹦出一句“孙子!你丫犯什么照!”,相当于现在的“你瞅啥”。

军刺:军刺就是《老炮儿》中“闷三”老使的刺刀,当年茬架的最强凶器之一,军刺造成的伤口虽然不大,但特深,一拔出来就是大出血,所以以前茬架军刺一出场,不死就的重伤。

炮局:即公安局,进炮局了或“哥们儿刚从炮局出来”,那在江湖上也是值得炫耀的经历,比进派出所又上了个档次,所以老进炮局的就叫做“老炮”,这词后来产生衍化,泛指老手、行家,贬义消失了。

真实历史中的著名顽主

西山老大:北京顽主中第一个遭殃的叫“西山老大”。他组织了一个叫“红山会”团伙,“红山会”的标志是人人穿一件红背心,专门和red guard作对,结局:卒。

小混蛋(周长利):北京最著名的顽主,因其手狠、胆大、仗义而闻名, 68年被一群人包围捅死,死时不足二十岁, 这件事轰动了北京,成为一个传奇,有点像美国的billy the kid的传奇。

边作君:小混蛋的好朋友,曾就读于北海中学,当时边作君已在厂桥一带打出名气,随即和周长利(小混蛋)走在一起,成为生死之交,1968年6月名震九城的小混蛋被杀后,边作君为给小混蛋报仇,集结顽主作战,被称为北京菜刀王。

相关事件

事件一

第一战发生在这一年的六月,地点在西单闹市。

有一个背景需要交代一下,当时,无论老兵还是顽主,常常三五成群地去饭馆吃饭。老红卫兵认为最有面子的去处是莫斯科餐厅、新桥饭店、东风二楼等;顽主们大多去北京的老字号,如烤肉季、同和居、沙锅居等,基本上井水不涉河水,也没有什么事端发生。就在“西单商场血战”发生的前一天,周长利突然心血来潮,带了几个人去了新桥饭店吃早点。这次吃饭,有两个细节,四横竖印象极深。一是餐厅里已经坐了一桌老红卫兵,他们对这群痞子也涉足这个几乎是贵族领地的高尚场所先是惊愕继而愤怒,他们怒目相视,还高声叱骂了几句。四横竖当时拉着周长利要离开,周长利倔强地非要在这里吃饭不可。结果是几个人缩在一个角落,不敢看那些老兵一眼,甚至自己人之间也不说一句话,极不舒服吃了那顿早点。再有一个细节,周长利对面包上抹果酱的吃法显然不能适应,他向服务员要咸菜,服务员对“咸菜 ”非常夸张地表示不理解。边亚军就对人家解释,说酱豆腐也行。服务员指着外面说,吃酱豆腐?外面,街对面!那边老兵们一通哄笑,大声地骂出“土鳖”之类的词语。后来,那顿饭总算灰头土脸地吃完了。受了屈辱,周长利几乎一天不说话。回到锦什坊街王某家后,周问谁知道那拨人是哪个学校的。王某说,可能是35中的卫某(西城区著名的老兵领袖,西城红卫兵纠察队发起人之一)。事后分析,王某可能是误指,也有可能是有意借刀报复,他也是35中的,文革初期曾遭到老兵和西纠的迫害。周长利记住了卫某这个名字,但到底是不是卫某,他根本不想去核实,他要报复的是一个权贵阶层,以及那个阶层的全体!

第二天,就在西单商场,与35中卫某遭遇。四横竖在场,他一眼就认出,前一天在新桥饭店没有这个人。卫身材高大,相貌端正,显得成熟稳重,远不象新桥那帮人的傲慢轻狂。四横竖告诉了周长利,但周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发生血案的那个上午,周长利等五六个人去西单商场闲逛。而就在西单商场里面发生了另一件事,成为了事件的导火索.周戴了一副墨镜,当年,墨镜是高干子弟和老红卫兵的标识性装备,一般顽主绝不敢如此招摇,而周长利偏偏就戴了这么一副墨镜。在商场里,迎面碰上一大群老兵,为首的一个大个子拦住周长利,劈手就把他的墨镜给摘了下来。他看了周一眼,问一句:你他*的,哪儿的?随后,他又把墨镜杵回周的脸上,一群人扬长而去。周长利一下子蒙住了,脸涨得通红,但他随即就反应了过来,说了一声:追王八蛋!带着几个人就追出了商场。

西单大街上到处都是穿黄军装的老兵。路边上有几个老兵骑着自行车,一脚蹬在马路牙子上,似乎正在等人,为首的一个人个子高大,正是卫某。追出商场后,锦什坊街王某当即指着这几个人高叫了一声:卫某!周长利二话不说,立即就向卫某扑了过去。卫还来不及反应,周抡起武装带,沉重的铜扣正直砸在卫某的额头上,卫顿时血流满面,连人带车扑倒在马路上。其他几个人也拔出腰里掖的刮刀向老兵群冲过去。西单大街一片混乱.

第二天上午,四横竖按约定又去锦什坊街王某家。发现王某家被砸得一片狼籍,而王某躺在地上,脑袋成了血葫芦,面目全非。周长利赶到后,先送王某去了医院,然后召集了十几个人再去西单大街报复老兵们。但西单大街格外清静,穿黄军装的老兵们几乎一夜之间就全不见了。事实上,就在这天起,老兵中就流传开一个消息:一个以小混蛋为首的流氓凶杀集团已经开始了对老红卫兵的凶残报复行动。他们是还乡团,他们与老红卫兵的斗争,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

最后说一说王某(据边爷回忆,此人姓高).他的父母是谁,做什么的,死了还是活着,我们都不知道。但他们家里有一架留声机和许多古典交响乐唱片。每次给我们放唱片时,他都非常庄重地穿上西装,打好领结。即使在那个炎热的1967年夏天,也是如此。我还记得,那次他边放唱片边给大家讲解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一屋子坐了十几个人,大家都一声不吭地认真地听。后来这些人,大多都成了名燥一时,臭名昭著的顽主和罪犯。此后,这个人去了什么地方,再也没有消息了。

事件二

月坛公园突围战,1968年早春

西单血案发生后,双方曾经有过一次相当正式的谈判。四横竖代表顽主方面与卫某直接见了面。四对误打了卫某道了歉,而卫表示,老兵方面去锦什坊街报复王某一事,他并不知情,但他可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保证不再发生此类事件。这次会面,卫某通情达理、诚恳磊落,给四横竖留下很深的印象。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无论是卫还是他自己,其影响力已经无法控制事态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下去了。一方面是在政治上屡遭打击、眼看着自己崇高等级的社会地位和特权正在被极左政权一步步褫夺的干部子弟集团;另一方面是从来就是社会底层、文革初又遭到血腥镇压,满怀悲愤和报复心理的平民子弟集团,如同两列开足马力的列车,轰隆隆地对撞而去。这个冲突,以及冲突的惨烈,是人力无法阻止的。而社会人群的真正融合,也许必须借助这种流血的形式。

从1967年夏天起,整个秋冬两季,血案频频发生,冲突由小到大,终于演化成两大集团的大规模正面对撞。在这个过程中,老兵方面已经完成了领袖换代,卫某等潇洒倜傥、才华横溢的老一代红卫兵领袖相继退隐,而自发产生的新一代老兵领袖则是那些更具攻击性、破坏性的亡命徒式人物。在顽主方面,周长利终于完成了对全市顽主队伍的整合,成为了北京黑道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公认的南北城统一的众望所归的领袖。那时,他已经动辄就可以召集上百人出动,与西郊各大院进行大兵团的对峙。这以后,周长利开始以“小混蛋”扬名。这个称呼,在北城平民阶层中,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并无恶意的随口语。“蛋”字后带儿音,指小孩子天真不懂事。

这期间,发生过数不胜数的流血冲突,不一一详述。但是,周长利与一位女红卫兵“老八”之间发生的“拍婆子”事件则是不能略过的。事情过去整整四十年了,这两个人一个已经辞世多年,另一个也有了些年纪,希望这则帖子不至于打扰他们在两个世界的平静。旧事重提,是希望不要忘记历史和历史留下的教训。

顽主的衰亡

1983年的“严打”是顽主历史上的分水岭,那时候北京的死刑、无期徒刑告示铺天盖地、密密麻麻,严打基本把顽主全镇了,那个时候假如你是个顽主,就两条路,不是被逮进去,就是老实在家呆着过日子,经过严打,社会治安严重好转,神话一样的大规模斗殴几乎不再听说了,连校门口堵门的小痞子都不见了。

有趣的事,1989年有个电影叫《本命年》,姜文演的,讲一个叫李慧泉的顽主在严打后从大狱出来,不适应变动的社会,恋爱失败,朋友离去,不被社会接纳,最后在街头莫名其妙地被新起来的小痞子捅死,导演谢飞把这个电影拍得非常硬非常黑色,他认为顽主是没有出路的。

但是由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王朔、姜文、王山等北京文化大拿们的渲染,顽主文化一直活在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而且顽主这词的词义也发生了流变和扩大。

比如在后来,北京城比较贫的、比较游手好闲的小青年也可以叫顽主,如电影《顽主》中的葛优、梁天们。再后来,北京玩文玩的玩家,也可以叫做顽主,比如去年火遍微信圈的“京城高端顽主辉子爷”。

任何事物的诞生,

都有着其具体的社会因素,

社会结构的变化,其事物注定也会消亡,

所以说当年的顽主文化,

已经成了一种回忆,

一种慢慢衰亡的旧事物。

.

.

.

.

Join us and share your discoveries

1.《未尽 | 北京顽主浪漫又血色的江湖,茬架、拍婆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未尽 | 北京顽主浪漫又血色的江湖,茬架、拍婆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