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资源部推出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在这10个案例中,房山区史家营乡“曹家坊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案例”榜上有名。黑色产业“退场”,绿色产业“接棒”,这个知名一时的房山史家营以全新的面貌,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十年打造,重塑价值

采煤,曾经是史家营乡的主要经济支柱,这里煤炭资源丰富,最多时拥有数百个矿场,年平均收入近60亿元。但是,长期采煤造成的生态破坏严重限制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从2010年起,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的模式,当地对曹家坊矿区开展生态修复,并引入市场主体发展生态产业。

十年间,曹家坊矿区统一流转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科学开展客土回填矿坑、边坡修复、鱼鳞坑围堰等矿区生态修复措施。随着地下水位逐年增高,多年断流的山泉2015年恢复自流。种植了近10万株元宝枫、榆叶梅、金枝国槐等树种,森林覆盖率大大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也由2010年的275天增加到2019年的“全年全部优良”。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使矿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原来销声匿迹的野鸡、野鸽子等野生鸟类和野兔、野猪、狍子等野生动物回来在此觅食栖息。

这些举措使原来满目疮痍的矿山区域逐步恢复了绿水青山的本色,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高质量的生态产品,为替代产业和沟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旧日矿区,新晋网红

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努力,当地将生态修复治理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依托修复后的自然生态系统、地形地势、历史文化、矿业文化等,昔日的废弃矿山已转变为“绿水青山蓝天、京西花上人间”的百瑞谷景区,形成了旅游、文化、餐饮、民宿、绿化等产业,带动了“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多种业态共同发展,实现了黑色产业到绿色产业的转型发展。

  

百瑞谷景区被评为2020首届北京“网红打卡地”之一,今年“十一”期间,共接待游客2.9万人,同比增长454%。走进百瑞谷景区,可以看到矿山修复区、矿业遗迹展示区、自然风光区、乡村民俗旅游区等多个功能分区,矿区文化、人文历史、自然风光成为该区域的“新资源”。山脚下利用废弃厂房改造的百瑞谷饭店,可容纳400余人同时就餐、近160名游客同时入住。随着生态环境的提升,毗邻矿区的萧克将军作战指挥所旧址等也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

靠山吃山,换个吃法

矿区周边村庄原来大多以煤为生,村民靠山吃山,大多从事与煤炭产业相关的工作,随着产业转型,村民们也转变为依靠生态旅游开展多种经营,带动了史家营乡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农副产品销售等相关业态,形成了“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曹家坊村民的人均劳动所得逐年增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大幅提高。

自矿山生态修复及景区建设以来,带动了周边地区人员的就业,解决了曹家坊及周边村庄260余人的长期就业问题。此外,景区与曹家坊村达成合作经营意向,将景区利润的10%分配给村集体,并先后捐资600余万元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还启动编制生态景区带动民宿发展方案,积极联合周边村民发展民宿产业,促使每家每户在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同时,共享生态产品带来的红利,让百姓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受益者。曹家坊村村民宋茂强,2010年煤矿关闭以前,在本村煤矿工作20余年。煤矿关闭后,在北京百瑞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工作,参与了矿山修复、景区建设的全过程。自2018年景区开园营业至今,担任旅游摆渡车司机,年收入4万元。不仅没有了煤矿生产的危险,工作也更干净体面了。

1.《黑色产业“退场” 绿色产业“接棒” 北京房山:废弃矿山带动新经济 黑色产业转型“网红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黑色产业“退场” 绿色产业“接棒” 北京房山:废弃矿山带动新经济 黑色产业转型“网红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544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