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因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成功,黄石已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2019年的6月15日,周六,天气晴好。上午到新冶钢进行"现场急救知识"培训、顺便参观汉冶萍遗址;下午下班后到人民广场散步、游览美丽的磁湖半岛。一天时间,穿越黄石的近现代,阅读黄石的历史与今天。感叹历史的厚重、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我为我黄石自豪和骄傲!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是为新冶钢员工举办的,地点就在新冶钢宾馆——香涛园。附带说明一下:总督张之洞,名孝达,字香涛。

培训班由爱康医院主管工伤的王和军经理组织,授课专家有骨科主任柯雯昙、烧伤科主任姜自清、急诊科主任张海源。

宾馆内院。

香樟园。

六百年香樟树。

香樟是黄石市树。可对抗氯气、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能驱蚊蝇、耐短期水淹。材质上乘,是制造家俱的好材料。

这棵600年的古樟树,从汉冶萍到新冶钢,从第一颗东方红卫星上天到神州系列飞船遨游太空,也见证了中国近代钢铁的发展史。

园内布局,井然有序。

地上装裱,潺潺流水。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河北南皮人。1837—-1909。清同治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军机大臣等。

1889年,张之洞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1890年开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等。1896年移交盛宣怀主办。1908年,盛氏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1913年筹建大冶钢铁厂,盛氏为纪念张之洞开办汉阳铁厂,于张之洞逝世后的1914年,在汉阳铁厂建立张之洞石像。

1946年7月,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在大冶钢铁厂筹建华中钢铁有限公司,并接管了汉阳铁厂的产权,1948年6月,将张之洞石像由汉阳移至此处。文化大革命初期,张之洞石像被当作"四旧"毁坏,1986年大冶钢厂重塑雕像,2001年曾移至高炉遗址。毛主席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鉴于张之洞开创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和奠定汉冶萍基业的历史事实,为保留和还原历史文物,故在原址上恢复张之洞雕像。

我们到此追寻黄石的近代工业史。

盆景园。


假山。




青叶银杏。

亭廊。

花儿朵朵。

惹人怜。

界碑,有清晰的"汉冶萍界"的标识,立于20世纪10年代,是汉冶萍尚存建筑类遗产中少有的珍品,是中国早期工业化的重要历史文物。也是中国近代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见证。汉冶萍界碑与冶炼炉、栈、瞭望塔、张之洞塑像、卸矿机、日欧式建筑群等一起组成了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

中午就在新冶钢宾馆吃自助餐。

宾馆内廊。

门内装饰。

鼎盛 :吸收古今名鼎之精华,开创新鼎之先河。造型优美高雅,气势恢宏,鼎乃权力、稳定、巩固之象征。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华贵富足之意。铸鼎寓意:兴家旺业、财源茂盛、事事顺心、功成名就。

宾馆休息区。

花开富贵。

宾馆大堂。

共创辉煌。

百年冶钢再创辉煌。

汉冶萍——-中国近代工业的基石。

汉冶萍煤铁厂矿博物馆,周末不对外开放。

牛头刨床。

3t/630Kg钢锭模。

1.6t多边形钢锭模。

火车火。

屮51三辊减径机架。

巜鹿》:采用鹿的外形,用钢板抽象的表达,将金属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寓意着新冶钢肩负着振兴民族钢铁工业的自信和蓬勃生机。

巨型钣手。

信步来到冶钢江边码头,这里现在成了停车场。

亭。

V。

〇。

长江中游南岸,十里冶钢钢城。

野花盛开。

拟人装饰。

江堤防汛编号。

绿树成荫。

汉冶萍煤铁厂矿博物馆。

墙饰:新冶钢。

环环相扣。

咬合。

齿轮。

人民广场的鲜花盛开。



黄石体育馆。

钻石体育馆。

天空与广场。

历史与未来。

黄石的今天。

高楼耸立。

千秋矿冶锻造千秋文明,世纪炉火熔铸世纪沧桑,金色历史燃烧金色希望,昂首展翅飞向新的辉煌。

中国磁湖半岛——展示中心。

黄石市博物馆。


黄石市科技馆。




半岛风光。


当代黄石。

风光旖旎。

远眺兰博基尼。


晚霞映照下的广电大楼。


钻石体育馆。

磁湖湿地。

环境优美。

"藕"像。



倒影。

山水之城。

湖北银行。

树荫下。

团城山马路边的百年香樟——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历史的小船停泊在今天的岸边,即将驶向未来。

缅怀历史,珍惜当下,在党的领导下,向未来进发!黄石的明天更加美好!

1.《黄石新冶钢宾馆 抚今追昔看黄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黄石新冶钢宾馆 抚今追昔看黄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4724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