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9.0级大地震,牵动着全球观众的心。面对只有在灾难大片中才能看到的画面,目睹不断攀升的死亡人数,有着同样灾难痛楚的中国人,早已感同身受地流淌出人性的泪水。由此,我想到了一个词——世界公民。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对于曾经给中国带来无限伤害的日本,我们究竟应当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次灾难?虽然网络上不乏一些过激之言,但毋庸置疑,即便存有怨隙,我们朴素的情感也早已超越国界,一种地球生灵所具有的本能情感,让更多的人为日本人民默哀、祈祷、祝福!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自然灾难都是对人类文明的检阅。生命在瞬间被吞噬,家庭在巨浪间被击碎,人类在自然面前犹如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的芦苇,脆弱不堪。但人类并没有被击垮,反而在应对灾害中结为休戚相关的文明共同体,道义良心得以矗立不倒,世界公民的意识越发强劲。

网络上,我读到一位中国记者写下的文字:废墟中偶遇一个69岁的老人,他的房子被推到100多米外的山脚下,这次回“家”只是想找出几本厚厚的相册,那里存储着他和家人曾经的幸福记忆。翻开相册,老人眼眶湿润,但泪水始终没掉下来。与我道别时,他微笑着说:“注意安全,加油。”老人佝偻着腰,提着两塑料袋相册渐渐远去。他的身影渐渐远去,那份隐忍却令我无法忘怀。

相信很多读者和我一样,读完后眼眶里噙满了泪水。在灾难面前,分属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信仰与语言,但我们的心如此紧密相连,情感早已超出语言的隔阂而水乳交融。此刻,一切的纠结和仇视都被抛下,所有的心结都显得卑微,来自不同方向的祈祷构筑起人类文明的光环,足以冲破阴霾,普照世界。

其实,“世界公民”不是一句乌托邦式口号,它有着深切的人性根基,充盈着干净而无杂质的原始情感,呼唤守望相助的担当精神。它不像欧亨利在《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描述的那样,“口口声声吹嘘自己如何的世界,对别人在国界、地界、种族上的相互争执不屑一顾,却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家乡的一丁点指责。”它也并不代表我们要抛弃自己的根,相反要像胡适所说的那样,“超越狭隘的国家主义,同时深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和文化。”这,便是“世界公民”的定义。本站

1.《守望教会 灾难教会我们做“世界公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守望教会 灾难教会我们做“世界公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