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联来说,他也是有软肋的,那他的软肋在哪里?答案是中亚。为何说中亚是苏联的软肋?主要还是中亚的穆斯林,与莫斯科的关系颇为复杂。而苏联高层认为,从民族角度来看,中亚地区隐藏着民族安全隐患。这让苏联对中亚的民族宗教问题,产生高度的敏感。因此,他一直反对别国在中亚周边搞动作。毕竟穆斯林因宗教信仰,比较难融入苏联的社会。

因历史的原因,沙俄时代,对中亚进行殖民,并且残酷的掠夺这里的经济。这里的民族也没有融合,更没有民族工业。到苏联统治时期,为了让这里稳定,只能通过不同的民族,划分成五个加盟国,这也成为中亚五国的由来。随着时间发展,到70年代,中亚各国的穆斯林,他们进入行政机构任职,这比例逐渐上升。随着教育的发展,他们开始走上民族化的进程。

而穆斯林人口快速的增长,莫斯科也感到担忧。从1959年到1970年,穆斯林人口增长45%,俄罗斯族才增长13%。这些变化,都让苏联感到危机,中亚也成为苏联的软肋,搞不好,中亚可能就会分裂出去。不管是民族问题、还是宗教问题,或者人口问题,中亚的不稳定,都让苏联感到棘手。

随着二战的结束,中亚南部的阿富汗也获得独立。为了获得援助发展,阿富汗求助美国。但美国更看重巴基斯坦和伊朗,在边界问题上,美国并没有支持阿富汗,也没给援助,这让阿富汗倒向苏联。苏联也有意拉拢阿富汗,最终向阿富汗提供250亿美元的援助。而苏联的目的,也是出于对抗西方,加上要维护中亚南部的稳定,最后援助阿富汗。

但阿富汗的乱局,让苏联投入太多,发展依旧不理想。与巴基斯坦的边境冲突,耗费大量的财政。1963年,阿富汗内部局势严峻,出现争夺权力的局面。其中有三大势力,分别是苏联扶持的民主党,伊斯兰教的宗教势力,以及达乌德为首的势力集团。这三大势力,都想控制阿富汗真正的权力。

1973年,达乌德与一个“旗帜派”的组织秘密联合。趁阿富汗国王外出就医时,发动军事政变,成功夺取政权,并宣布阿富汗成立民主共和国。夺得政权后的达乌德,一方面和苏联维持友好关系,一方面镇压国内的伊斯兰势力,最终剩下两大势力。1975年,达乌德开始在国内排挤人民民主党,这让苏联开始警惕起来。

之后阿富汗的外交路线,是保持中立现状,并且不结盟,这让苏联颇为恼火。本想拉拢他对抗西方的,如今是这种局面。1977年,勃列日涅夫与达乌德会晤。达乌德反感苏联干涉阿富汗的内政,为此双方发生争吵。这次事件,双方的关系开始恶化。为了控制阿富汗,苏联必须依赖民主党,但如今这个党派出现分裂,让莫斯科无法信任。

随着时间发展,种种迹象表明,阿富汗与苏联的关系掉入到冰点,曾经花费巨资的援助,到头来一场空,这也让阿富汗成为苏联的眼中钉,肉中刺。之后苏联拉拢“旗帜派”与“人民派”联合。为此,达乌德开始镇压这些势力,并且占据着上风。事态越演越烈,苏联也急了,之后只能加大援助。1978年4月,在苏联的支持下,民主党发动四月革命,并且成功推翻达乌德政权。之后苏联大量援助阿富汗,共派出四千多人去援助,涵盖各方面。

但好景不长,阿富汗的政局再次出现分裂,这让苏联也是恼火,三番两次的动荡,动荡的阿富汗,根本不符合利益。从地缘上来看,阿富汗是中亚南部的屏障,更是阻碍西方势力的屏障,这里不稳定,中亚也不稳定。这里还是苏联切断伊斯兰复兴的隔离地。

苏联的高层曾说过:假如我们今天失去阿富汗,明天我们就可能在中亚抵抗穆斯林。从这里看出苏联重视阿富汗的地位。随着事态发展,苏联从拒绝出兵,再到在担忧中观望,最后决然的出兵干涉。既然阿富汗的局势,自己扶持的势力无法掌控,那不如自己亲手来接管。最后的结局是苏联在帝国坟场,惨遭失败,这也助推苏联的解体。

1.《[文史浅聊]苏联的软肋,阿富汗为何成为苏联的眼中钉?被低估的帝国坟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史浅聊]苏联的软肋,阿富汗为何成为苏联的眼中钉?被低估的帝国坟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23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