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鱼为题,取其吉祥之意

宋人画鱼打藻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是一个美丽的意象,“鱼藻图”成为中国画的共同主题。究其原因,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鱼具有繁衍兴旺、幸福富足的意义,后人采用了“鱼”的谐音“鱼”,以迎合人们对过剩而稳定的生活的向往。在士大夫眼里,鱼是精神自由的象征。梁江解释说:“我们从农耕社会过来,就从渔猎开始。鱼是最早与人类生活建立关系的动物之一。所以在中国美术史上,很早就有很多关于鱼的图像。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画、先秦的帛画,以及汉代的石像、鱼瓦等都有鱼形图像。在文学上,庄子和惠子在濠梁游历的一个争论是众所周知的,即‘子不安知鱼之乐’和‘子不安知我,我不知鱼之乐’。说到‘不如忘了江湖’,中国古代先贤就开始把鱼作为精神象征来谈。“所以,鱼在绘画中的审美内涵不外乎两点:一是取其吉祥之意;第二,取其自由的象征。

南宋无钱,《惜春家图》

北宋刘珂观赏鱼图

北宋刘珂落花游鱼图一部分

明·傅淼鱼类和藻类地图的一部分

古代画鱼

争取它的热闹局面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鱼画家:据记载,在五代和晚唐时期,袁擅长画鱼,能够“穷而变态”;宋代,白煦、徐泉、许仪等人专门画鱼。元明清时期也有以画鱼出名的画家。但梁江说,早期关于鱼的绘画相对较少,花鸟画在宋代受到重视,成为成熟独立的门类。宋徽宗编纂的《宣和画谱》将中国画题材分为十门,鱼龙在其中,显示了宋代皇室对鱼的喜爱因此,宋代流传下来许多著名的鱼画,其中刘彩最为著名。他的长卷《落花流水鱼》细致地描绘了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或成群结队地穿浪,或渡河,水面上有五颜六色的花叶,水下有漂浮的藻类,表现出宋代的诗境。在这次展览中,《鱼戏》也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刘彩风格的作品。此外,展出的宋代马的《清泉》用几笔简单的写意手法,描绘了小鱼群的活泼姿态。

可以说,艺术家在画鱼的时候,一般都强调“活”字,《芥子园画传》中的“画鱼诀”提到:“画鱼一定要活泼,这样才能得到它游动的形象。如果你想马上大吃一惊,那你就闲着。在浮沉的藻类之间,清澈流动。悠闲自得,认同他人。如果你没有上帝,你只会表现得像个傻瓜。虽然写在流里,但和铁砧没什么区别。”强调画鱼要表现出鱼在水里很悠闲,不然和砧板上的食材没什么区别。比如清代华喦的《鱼戏藻图》,鱼在水草中自由游动,最大的鲶鱼先用淡墨勾勒出来,再用色墨交替涂抹染色,呈现出水彩画般的滴水效果。凭借极富活力的触须,显示出超凡的技巧。

八部小说中的鱼,无声却震撼

在著名的鱼画家中,“清代四僧”之一的八大山人风格独特,最具个性色彩。巴达·任山继承了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成为一种大写意的绘画方法。他笔下的鱼、鸟、鹰、鹅、鸡、鸭,简单而夸张,怪诞。特别是鸟和鱼的眼睛被画成“白眼睛”。所谓“失势的伤心鸟,默默盯着鱼”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鱼鸟造型,在构图上,常常让人觉得突兀、诡异。例如,一幅画的中心只画了一条鱼、一只鸭子和一只鸟。这样的构图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禁忌,但八大山人却敢肆无忌惮地这样做。据统计,他的画中大约有50幅只有一种动物的画。

这种震撼人心的风格,通常被解读为画家作为皇族后裔,在明朝灭亡后的感伤生活和悲恸,让他如此陌生、冷漠、苍凉。梁江解释说:“在八大著作中,鱼和鸟不仅是他个人的精神象征,他还用鹤、鹿等动物来表达亡国之痛和创伤。所以要解读八大鱼,不仅要看到他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还要有高超的绘画技巧,还要看到尴尬的政治意味。”比如梁江说,比如他著名的三段构图画《鱼石图卷》,专家们通过它的画面和诗词来解读,把黄颊鱼比作清兵入关,把鲤鱼比作相见,把没有鸟出现的日子空和明朝灭亡联系起来。

画鱼旨在追求一个干净的精神家园

然而,对于巴达·任山画作中晦涩的政治隐喻,许多研究专家指出不应“过度解读”。“我们假设八大是一个嚷着要恢复皇家正统,恢复锦绣生活的人。离八大还有多远?八大把他对遗民的感情变成了对廉洁精神的追求;把他故国的情怀包裹在人类命运的问题里。”因此,从生活经历来看,北大教授朱良志认为,这幅画中的山、海、鱼、石等普通场景,并不是外在的物体,而是中共八大展现人在浩瀚宇宙中的地位。所以中共八大的鱼,并没有描述自己的快乐,也没有表现自己的快乐,而是“一种横向的感觉空”。学者肖宏明也说过,八大山人的独特性格虽然与遗民的身份认同和生存体验密切相关,但不能以某种图解和看文本创造意义的方式对其进行硬性解构。他在隐藏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徐青·寿平画的落花和游动的鱼

这正是文人画的魅力所在:艺术家敢于超越客观世界,突破长期以来艺术上实用主义的束缚,把对自然的模仿和对外界的表达提高到画家和画工精神世界的表达。梁江透露:“宋代文化的总体特征是描述事物和给予知识,强调‘物理’和‘物性’。在宋徽宗的倡导下,画家们都非常重视素描,他们的创作态度极其严谨。例如,宋徽宗观察到,当孔雀爬得高时,他必须先抬起左脚。如果他先抬起右脚,就会画错图。说到文人画和八大山人,强调的是心理和心境,强调的是个人情感。”

另外,在笔墨特色方面,梁江认为,八大山人并不过分强调墨色的丰富变化,他们在笔墨线条上的努力给人的启示比墨多。“石涛长于墨,八长于笔法。八大山人用线用墨,笔的力度穿透纸的背面,最有收获。”

郎世宁融合了中西文化

强调立体感

清代郎世宁鱼藻图

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中国画鱼贵且“活”,这也是中西画鱼的区别。因此,梁江特别提醒,本次展览有必要关注郎世宁的一幅经典鱼藻画,实现中西结合的鱼画方法:池中游鱼的构图纯粹是中国传统风格,但强调光影和立体写实。西画法充分表现了鱼尾和背鳍的立体感,用白色粉末表现了灯光照射下鱼皮的质感。“中国绘画中的鱼和藻类,鱼和藻类结合在一起,在西方静物画中,画家把鱼当作菜肴、配料和标本。然而,意大利的郎世宁作为清代宫廷画家,与同时期的清代画家有着明显的不同。画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妥协,但是尽可能的保留和融合了中国的技法和元素,以适应中国。审美情趣,但其难度不亚于当时国内最高水平。”然而,梁江也感叹道:“郎世宁作为清代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将西方技法引入中国,引发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场革命,但迄今为止我们对他的评价和研究还不够深入。郎世宁的风格受到宫廷的青睐,但民间和文人对它有负面的印象。”

齐白石常年图

齐白石画鱼

民间和文人都有

八大山人画鱼的方法受到世界的青睐,很多著名画家都喜欢模仿他画的鱼,比如齐白石。齐白石临摹八大山人,学习他们的鱼鸟造型,在他们从民间画家向文人画家的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变法时期,齐白石失去了八种风格。有人分析过,抛弃的动机有两个:一是卖画迎合世界;第二,他们在生活经历、气质、教养、传承上没有什么共同之处。齐白石养身舍身是明智之举。总之,齐白石的鱼更写意,他的花鸟虫不仅在民间明快,而且有文人的味道,雅俗共赏。所以,当仍然有很多画家热衷于画“白眼鱼”和“白眼鸟”的时候,梁江就批评说:“八条大鱼只属于八大,它们的技法与他的经历、性格、心境、感情都有密切的关系。从精神到笔墨,都是他个人的,不可复制。很多模仿前辈,在大师背后谋生的人,没有真正的创造力,却学会了一点皮毛。

齐白石三元图

齐白石·菲什·乐途

1926年北京画院齐白石鸡鱼作品集

潘天寿《好乐途》

李苦禅《连年多图》

朱豹卿鱼

程世发基斯游鱼玩水

张大壮的作品

1.《画鱼 历代名家画——『 鱼 』》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画鱼 历代名家画——『 鱼 』》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5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