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者手记:“通往南极的大门”——探访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

新华网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12月10日电出于地理原因,新西兰在南极科考领域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号称“通往南极的大门”,每年夏季,约有100架次飞机从这里前往南极,运送科考人员和补给。

克赖斯特彻奇国际机场附近,一栋巨大的仓库式建筑引人注目。建筑上方写着“美国南极项目”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字样。这里是美国南极科考项目的后勤补给中心,也是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南极考察站的后方大本营。

事实上,早在20世纪初期,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等人,都是从克赖斯特彻奇的利特尔顿港出发,开启他们探秘南极的壮举。

按新西兰方面的记录,1923年,当时其宗主国英国声称在南极大陆部分地区拥有主权,把罗斯海一带归为新西兰直辖地。1955年,新西兰加入英联邦南极探险项目,1957年开始在美国麦克默多考察站附近安装并初步完成斯科特站的建设。斯科特站最早的旗杆正是著名南极探险家斯科特用过的旗杆。

在克赖斯特彻奇国际南极中心,每天都能看到航行距离3832公里外的斯科特站传回的最新科考站及风力发电设备的照片,甚至看到科考站的“菜谱秘方”。

作为新西兰前往南极的港口,克赖斯特彻奇已成为新西兰人和海外游客体验南极的重要基地。

在国际南极中心门前,几辆颜色各异的极地越野车位置显著。这些越野车不仅供人摄影留念,还可以带参观者穿越南极中心周边特别模拟南极地貌设计的路线,在陡坡和水洼之间的颠簸中体验南极科考人员的生活。

模拟路线两侧插有不同颜色的旗帜,与极地科考人员使用的路标旗帜一样,用蓝色、红色和黑色标识道路状况来提醒驾驶员。

在距国际南极中心不远的赖斯特彻奇市中心的坎特伯雷博物馆内,也有专区体现南极元素。

哈利特角考察站是新西兰和美国在1957年第一个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联合建设的考察站,受火灾影响于1973年关闭。新西兰2000年至2006年间把考察站建筑拆卸回国,捐给坎特伯雷博物馆展示。

半圆形考察站建筑曾经处于零下89摄氏度的环境,如今在展厅里可以不再顶风冒雪;绰号“鸭子”的履带拖拉机揭秘科考人员如何工作;旧海报上写着“欢迎来到哈利特角考察站”,画面则是企鹅在沙滩上打着伞晒太阳,这大概是当时考察站工作人员的憧憬。

对热爱自然的新西兰人来说,南极不仅意味着科考,更是可爱动物企鹅的家园。事实上,南极地区不少种类的企鹅在新西兰也有分布,甚至印上新西兰元纸币,成为国家象征。

早期来到新西兰的毛利人中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企鹅的故事:眉宇间长着两簇亮黄色羽毛的峡湾冠企鹅生活在新西兰南岛西南角,一直与信天翁就谁更善于飞行和捕鱼争执不休。一天,丛林之神厌倦了这种争论,赐予信天翁海鸟中最长的翅膀,让它能飞得更远;赐予企鹅鱼鳍状窄翅膀,使它得以水下快速巡航捕鱼。

克赖斯特彻奇国际南极中心饲养的一群小蓝企鹅完美诠释了这个传说。小蓝企鹅在企鹅中个头最小,平均身高45厘米,相比高达1.3米的帝企鹅只是个“小兄弟”,但钻入水下航行和捕食小鱼的身手丝毫不差。

这群企鹅和它们生活的池塘每天开放,“公开享用早餐”。这与极地暴风雪体验、4D极地海洋航行体验等都成为克赖斯特彻奇城中备受欢迎的南极体验项目。

和新西兰特有的无翼鸟“奇异鸟”、银蕨叶一样,企鹅已经成为新西兰的标志之一。新西兰南极考察项目的标志就是一只羽毛呈银蕨形状的企鹅,印在科考服上。

1.《冠企鹅 记者手记:“通往南极的大门”——探访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冠企鹅 记者手记:“通往南极的大门”——探访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