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其名著《巴黎圣母院》中刻画了一个美丽、善良、正直、勇敢的吉卜赛女郎形象。她叫艾丝美拉达,当时16岁。通过对这一人物的刻画,雨果给予在法国的罗姆人,即通常所称的吉卜赛人很深的同情,体现了作家博大的人文关怀。而最近,一位15岁的罗姆女孩莱奥娜达·迪布拉尼却被法国警察当着其同班同学的面驱逐往科索沃。被驱逐的还有他的家人。此事引起法国中学生的抗议。他们走上街头,抗议当局的做法,要求内政部长瓦尔斯辞职。

迫于压力,法国总统奥朗德19日出面表态,允许莱奥娜达个人返回法国。但这样的做法却没能平息人们对这件事的批评,反而引起更大的争论,甚至是整个政坛的震动。

左派中一部分人认为,迪布拉尼全家都应获准返回法国。右派方面则认为奥朗德不按法律办事,作决定过于“情绪化”。结果弄得奥朗德左右不讨好。此事使奥朗德的民意支持率一下降到了他执政以来的最低点,仅为23%。

法国警方对这件事的处理的确不够漂亮。虽然法国内政部对不给莱奥娜达父母避难权提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其父雷萨·迪布拉尼不愿工作,有过偷窃行为,打过孩子,甚至连法语都不太会说,难以融入法国社会,但这跟莱奥娜达又有何关系?这位15岁的女孩已经在法国的中学注册上学,与同学关系不错,法语说得也很好,究竟何错之有?警察当着同学的面把她带走并驱逐,更显得冷酷和不近人情。

罗姆人是一个居无定所,喜欢流浪的民族。对其他文化与变化多少有些抗拒。他们中的多数人生活在欧洲,一部分人已经定居,是欧洲最大的少数民族。历史上也曾像犹太人那样受到过德国纳粹的迫害,约有40万罗姆人死于纳粹集中营。对于这样的一个民族,作为雨果故乡的法国本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早在2010年夏季,法国就曾以“改善社会治安”为名,动用警力驱逐了近千名罗姆人,从而引来国内民间团体和欧洲联盟的严厉批评。然而时至今日,这样的驱逐行动仍在持续。同时,罗姆人在法国的境遇堪忧。他们被当地警察驱来赶去。一些宿营地的生活和卫生条件极差,也引起附近居民的不满。

这个事件反映出尚未摆脱经济危机阴影的法国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试想,连一部分法国国民都找不到工作,又何来工作机会提供给那些没有合法身份的外来移民,并使他们“融入法国社会”?而治安状况的恶化更容易使人把四处流浪的罗姆人首先当作责难的对象。

不景气的经济状况加深了法国本土居民与社会上相对弱势的群体——少数族裔和外来移民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本土居民认为,少数族裔和外来移民抢了他们的工作,还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少数族裔和外来移民则对这种歧视极为不满。而这一切又给主张排外的极右翼团体以可乘之机。排外的情绪甚至波及到了已融入法国社会的少数族裔。不久前,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一名市镇选举候选人将法国的非洲裔女司法部长托比拉比作“猴子”就是一个非常恶劣的例子。

内政部长瓦尔斯并没有因为遭到批评而放弃收紧移民政策的立场。他表示要迅速提出一项避难法改革方案,把现有的避难申请处理期限从目前的16个月缩小至6至9个月。法国右派“人民运动联盟”主席科贝则提出应修改出生地国籍法。在他看来,在法国领土上诞生的父母为外国人的孩子,只要其双亲无合法身份,就不应自动获得法国国籍。

笔者无意评价法国移民政策的好坏,但希望法国政府不要把国内产生的各种问题的责任都一股脑地推到移民头上,毕竟外来移民过去为法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过很大贡献,将来也依然会是这样。相反地,法国政府更应警惕极右翼势力的抬头,不让排外主义和民粹主义干扰法国振兴和发展的方向。

更多法国信息,就在“人民网法文频道”

1.《罗姆人 罗姆女孩的遭遇折射当今法国社会的困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罗姆人 罗姆女孩的遭遇折射当今法国社会的困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0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