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引用了多种网络资料并加以编辑,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福伦达(Voigtlander)是历史最悠久的光学企业和相机制造商,它的历史比我们熟知的蔡司、徕卡、哈苏、禄来都要悠久的多......

261 年前的 1756 年,在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地区 ,福伦达便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手工匠约翰·克利斯托夫·福伦达,试图制作采矿用的罗盘等各种制品,他的儿子约翰·夫利托利比·福伦达,开始学习光学,并从 1800 年开始制造眼镜及测量仪器等,并获得巨大成功。尤其是用于观赏戏剧的小型望远镜的研制成功,令其闻名遐迩。该产品独占了欧洲的广大市场。当时,福伦达就是小型望远镜的代名词。

1840 年,福伦达的孙辈成功开发出名为"肖像撮影用新式银板设备"的第一架照相机 ,翌年开始销售。该产品使用了世界上首片基于数学计算开发出的摄影镜头,其光圈值破天荒的diyici,清晰度在当时有了质的飞跃。顺便提一下,1839 年世界上首次出售的吉耳·塔克莱奥型相机的镜头既大又暗,当时的感光材料在白天的野外摄影曝光需要大约 20 分钟。而福伦达新式相机将曝光时间缩短到1分钟,赢得了广大赞誉。研制该镜头的是维也纳大学教授帕兹巴勒,后来,这种"帕兹巴勒镜头"一直长期生产。另外,该相机和肖塔因哈特相机并列,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用合金制造的相机。由于形状似炮弹,所以今天通常被俗称为「炮弹型相机」、「合金造相机」。福伦达相机的特长是具有独创的机械装置和优质镜头,其功效可以 说从第一架照相机就已体现出来了吧。

1840 年,福伦达的孙辈成功开发出名为"肖像撮影用新式银板设备"的第一架照相机 ,翌年开始销售。该产品使用了世界上首片基于数学计算开发出的摄影镜头,其光圈值破天荒的diyici,清晰度在当时有了质的飞跃。顺便提一下,1839 年世界上首次出售的吉耳·塔克莱奥型相机的镜头既大又暗,当时的感光材料在白天的野外摄影曝光需要大约 20 分钟。而福伦达新式相机将曝光时间缩短到1分钟,赢得了广大赞誉。研制该镜头的是维也纳大学教授帕兹巴勒,后来,这种"帕兹巴勒镜头"一直长期生产。另外,该相机和肖塔因哈特相机并列,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用合金制造的相机。由于形状似炮弹,所以今天通常被俗称为「炮弹型相机」、「合金造相机」。福伦达相机的特长是具有独创的机械装置和优质镜头,其功效可以 说从第一架照相机就已体现出来了吧。

▲造型怪异的福伦达炮弹型相机,后世的福伦达相机也常以奇思妙想和奇异的外观著称(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期历史这里不表,光阴荏苒、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战后的五十年代。和今天相机品牌屈指可数、性能外观高度同质化的时代不同,这是胶片相机的黄金时代,在这个百花齐放的岁月里,诞生了无数永载史册的名机和众多如雷贯耳的品牌。这是福伦达厚积薄发光芒万丈的时代,那些个奇思妙想、天马行空的设计至今都让我们拍案惊奇赞叹不已!这也是福伦达折戟沉沙悲情坚守的时代,那些炫技也好、争气也罢的奇异设计虽是工程学上的典范,但无法俘获用户的放心,福伦达在痛苦中坚守,最终悲情的逝去....

福伦达的历史上出品过很多惊世骇俗的产品,有独树一帜誓要与禄来不一样的Superb,有可以和超级依康泰争高下的皮腔机Bessa,还有和柯达雷丁娜系列竞争的Vito。 1950年是福伦达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仅仅这一年福伦达就发布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设计,BESSA II、Vitessa、Prominent、Ultron、Nokton、Color Skopar、Color Heliar、APO Lanthar...这些闪光的名字至今仍是人们追逐的话题。那个时代福伦达最重要的三款相机就包含其中,请让我一一道来。

BESSA II

这是一款改进于 BESSA I 的 6X9 画幅皮腔折叠相机,在福伦达的历史上它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力压 Super Ikonta 被誉为当时最好的皮腔机之一,是当时唯一能在机身功能、镜头成像和制造工艺上与大名鼎鼎的 Zeiss Super Ikonta 一绝高下的机器。

福伦达为该机装备了三种当时最优秀的摄影镜头,分别是 Color-Skopar 105mm/3.5 镜头,5 片 3 组 Color-Heliar 105mm/3.5 镜头和 5 片 3 组 Apo-Lanther 105mm/4.5 镜头。其中 Apo-Lanthar 镜头的镜片中含有轻微放射性元素镧,因此具有高折射率、低色散的特征。Apo-Lanther 镜头采用多层镀膜,使色差得到有利矫正,更令摄影图像色彩饱和鲜明,立体感强,特别是画面亮部与暗部的细节表现力达到了当时无与伦比的地步,被称为神镜。Apo-Lanthar 镜头版本的 BESSA II 产量稀少,极为罕见,价格更是是不菲,我在 eBay 上看到过成色不错的机器价格都超过 10 万人民币,收藏这个版本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我这台机器装配的是 Color-Heliar 105mm/3.5 镜头。Heliar 是福伦达的旗帜,是福伦达镜头的基石,是福伦达生产最多的高级镜头。采用多层镀膜技术的 Heliar 即为 Color-Heliar ,适合彩色摄影。

▲实际上 Apo-Lanthar 也是源自于 Color-Heliar ,因此后者也拥有在当时极其优秀的素质。

▲我们来看看正面,折叠后的 BESSA II 正面极其简洁,优美的双弧线衬托出优雅的造型,从上部对称的两个窗口和手轮来看,福伦达的设计师应该是重度强迫症患者,这种强迫症也深刻的体现在其它机型中。

▲相机的顶部除了左右两个手轮和中间的品牌型号 LOGO 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了,非常简洁流畅。把玩机器,手指从正面皮革的温润滑到顶部金属的冰冷细腻,这种手感的过度非常的美妙。

▲左侧的手轮是对焦旋钮,我没说错,这是对焦旋钮,这可能是你第一次见到对焦在左肩的机器。右侧旋钮是过片钮。机器右侧面上下有各有一个金属销,同时按下去就可以打开后背装胶卷咯。

▲相机的背面上方那个小的像黄豆的圆孔就是取景器,如此小而昏暗的取景器似乎是福伦达的“传统”,体验非常不佳,尤其是你戴了眼镜来看的话会更难受。那个红色的圆孔就是所谓的红窗,因为当时的相机没有自动停片功能,也就是说过片的时候胶片走到什么位置走了多少都得通过这个红窗看数字才能确定,这机器也没有防重拍功能,稍不留意就会导致重拍或叠片。红窗旁边的金属钮是用来关闭红窗的。

▲相机折叠起来相当扁平便携,那么怎么开打这个相机呢?注意看底部有一个很小的按钮,没错!按一下这个钮皮腔就会解锁打开。

▲这就是刚刚打开的样子,然后再手动扳动盖子直到听到咔哒一声就是皮腔固定到位可以使用了

▲换个角度看一下,可以发现这枚 Color-Heliar 105mm/3.5 镜头使用 Compur-Rapid 镜间快门,速度从 1 秒到 1/400 秒,有 B 门。说明这台机器可能属于前期版本,后期版本有 Synchro-Compur 1/500 秒快门的型号也有 1/400 秒的型号。数字 2 上的那个小拨杆头就是快门上弦钮,每次我们过片完成后切记要给镜头上弦,不然等你构图好,对焦完毕后发现按下快门没反应就尴尬了

▲ 从这个角度看 Color-Heliar 镜头蓝色的镀膜非常迷人,这个颜色的镀膜正是该机属于前期版本的证据。镜头上方折叠位置有个长条形突起,即为皮腔解锁钮,向外按动这个按钮皮腔固定机构就会解锁,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皮腔收回机身了。

▲这一侧面设计了一条皮质提手,提在手里携带还是很有意思的。

▲光圈的设置在快门速度盘的下方,波动拨杆,指针指到那个位置光圈就设定到多少了,它的光圈是无极的。

▲那个时代的 6X9 折叠机一般是这样立着放的,打开前盖上的一个支撑就可以做到了。因为在当年这样的相机是非常昂贵的,平时也可以这样摆放在柜子里当作家里的装饰品。

▲相机的快门也在前盖,没错,就是那个伸出来的金属杆。快门按钮平时是收起来的,只有打开前盖才会弹出,按钮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连杆传动带动镜头上的机构释放快门。

BESSA II 是福伦达永恒的经典,是福伦达首次在光学和机械上都达到顶级的代表。但它其实是生不逢时的,1950 年代是 120 折叠机辉煌的终结。从此,更小巧精致的 135 相机和功能更专业完善的 120 单反双反登上历史舞台。福伦达并不是没有看到历史的走向,它很及时的把重心投入到 135 相机领域,便宜小巧的 Vito 系列为福伦达赢的了很多市场和利润,然而福伦达知道,它需要一台足够顶级的机器来和徕卡蔡司一较高下,这就是下面要介绍的 Prominent !

Prominent

1933 年,福伦达公司推出了该公司历史最值得骄傲的杰作之一 Prominent(至尊)6X9 皮腔折叠机。这是一款具有联动测距和测光功能的相机,比蔡司伊康公司 1934 年推出的 uper Ikonta 还早诞生 1 年。在当时实在是惊世骇俗之作,因此被称为至尊当之无愧,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失为一台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福伦达在 17 年后的 1950 年推出的第二款以 Prominent 命名的相机,它是一台 135 相机,福伦达以 Prominent 为它命名,充分说明了福伦达对它给予的厚望,那么它真的是至尊吗?

▲正面看,至尊依然和 BESSA II 一样采用了对称设计,非常的优美。你没有猜错,依然一边是对焦一般是过片。不同的是这台相机的过片已经有了自动停片机构。

▲ 顶面右左至右第一个是对焦钮,这个钮的顶面还有个小机关,打开后可以弹出一个半圆形手柄,用来拍完照片后的退片。这种退片方式比同时代的巴纳克型徕卡要舒服多了,这是胜过当时徕卡的第一点。第二个东西是冷靴,然后是品牌和型号 LOGO 。继续向右,从上至下分别是快门按钮、快门线插孔、和带有R字的退片钮。最右边的旋钮就是带有自动停片功能的过片钮了。

▲相机底部中央是三脚架和皮套丝孔,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镜头是安装在一个突起于机身的基座之上的,这正是该机在设计上的天马行空之处。至于底部的这个“魔鬼脸”是做什么用的 ,我先卖个关子。

▲镜头正下方即为镜头释放钮,机身侧面同样有金属卡扣用来打开机身后背。

▲背面少了 BESSA II 的红窗,取景器依然是绿豆大小。令人尴尬的是,由于取景器在右侧,而对焦旋钮在左侧不远处,所以当你有右眼对焦的时候转动对焦钮的左手刚好怼在自己的左眼上...而同样设计的 BESSA II 因为机身远比至尊宽大,所以没有这个问题。

▲你可能在想:看了半天也没什么奇特之处嘛!那么奇特之处来了。拆下镜头后你会发现镜头的基座很奇怪,里面居然还有快门叶片!没错,这台机器最大的天马行空之处就在这里。它居然把一个“镜间快门”装在卡口上!我们知道镜间快门具有全程的闪光同步速度,这在那个胶片感光度还很低的年代是非常重要的指标。福伦达的设计师为了使用镜间快门,并且实现快门上弦和过片的联动因此把快门设计在了卡口座上,同时镜间快门还有震动非常低的特性。此外,这台相机的对焦是依靠镜头卡口座整体前后移动来完成的!如果你对机械相机的原理有所了解的话,现在你可以脑补一下要在这个卡口座上实现联动快门上弦、联动测距和整体前后移动对焦在工程上的难度有多大!而福伦达的设计师以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实现了这个惊世骇俗的设计!

▲我的这台相机配备的是著名的 Ultron 50/2 镜头,这在当时虽然是一枚非常优秀的镜头,但在 Prominent 的系统中还有一枚更为耀眼的镜头,那就是 Nokton 50/1.5 。Nokton 这个名字来源于拉丁语系中的 nocte 一词,有“夜晚”的含义,寓意这颗镜头拥有超大光圈(同理,Leica 的超大光圈头都叫 Noctilux ,比如著名的 Noctilux 50/0.95 ),Nokton 50/1.5 是当时的标头之王,Leica 和 Zeiss 的 50/1.5 镜头都无法与之抗衡,直到今天 Nokton 50/1.5 的价格依然十分昂贵,这也是我暂时没有拥有它的原因。从这张图上还可以看到卡口座上的快门设置拨盘、闪光灯同步设置和自拍机。拥有高达 1/500 秒的闪光同步速度和自拍机,在当时是非常非常高级的相机了。

▲然而,福伦达的设计师只考虑了如何把相机的功能做完善,并没有考虑到镜头群和人机功效。至尊最大的优点是拜独特的快门所致,最致命的确定也同样。犹豫快门的存在,所以至尊的卡口直径非常小,严重限制了镜头群的发展。所以这个系统只有区区几个镜头,在整个体系上无法与 Leica 和 Zeiss 抗衡。

▲尽管有上述缺陷,至尊仍然是当时最好的最高级的联动测距相机,当时的巴纳克型徕卡和 Zeiss Ikon Conatx III 都无法与之相比。但,至尊之位它座的时间很短很短。

▲打击首先来自 Zeiss Ikon。1951 年,也就是至尊推出的第二年, Zeiss Ikon 发布了 Conatx IIIA ,该机增加了测光系统。而至尊直到停产也没有测光。尽管如此,至尊仍任在很多方面比 Conatx IIIA 强大和精良,福伦达并没有意识到危机。

▲ 1954 年,Leica 发布了划时代的 M3 。其余所有 135 相机在 M3 面前都黯然失色,包括至尊。拿起 M3 的人们第一次发现取景器还可以如此宽大明亮!取景器居然还有可自动根据镜头焦距调节的线框!超长基线、极其精密复杂的联动测距系统完全压倒了其它所有的相机!在 M3 的光环面前,至尊完全彻底的失败了。所以时至今日,尽管 M3 的产量远高于至尊,但一台 M3 的机身价格十几倍乃至二十倍于至尊。后来,福伦达在至尊后期机型上安装了一个1比1比例的巨大取景器,但已经于事无补,先天的结构缺陷不是一个小小的改动可以弥补的,至尊的失败直接导致福伦达走向没落。从至尊到没落的苦楚,不知道当时的福伦达是如何咽下的。

▲ 至尊的辉煌和没落就如同福伦达品牌的写照,让人唏嘘,让人感叹。它是那么的精巧别致,又是那么的晦涩难用,它就像福伦达一样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是福伦达品牌文化最好的诠释。

Vitessa L

Vitessa,是一台 135 画幅皮腔机,这绝对是相机史上最最独特的设计之一,是福伦达无数天才设计里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因为它有一根标志性的天线,所以俗称天线机。又因为它的双开门设计,也被称为石库门。我的这台天线机是最后期带测光的版本 Vitessa L 。

▲收起状态的天线机是一个艺术品,金属表面的处理工艺绝对是我摸过的最好的之一。

▲机身正面集成了测光表探头、测距窗和取景器、胶片计数器、双开门和闪光同步接口。

▲顶面有一个非联动式测光表读数盘,这个标测的是 EV 值。读出 EV 值后可以手动在镜头上锁定 EV 值,此时光圈快门联动。测光表旁边有个景深指示盘,它是用来配合机身背面对焦拨盘的。

▲机身背面最左侧是福伦达传统的绿豆大小取景器,中间的大拨盘就是对焦拨盘了,天线机的对焦操作可比至尊顺手多了。最右侧的小拨盘是用来设定测光表感光度的。除此以外背面什么也没有了。

▲取景器下方金属和皮革交界处的折角设计是个亮点,让平淡无奇的背面显得更有质感。

▲底部分别是退片钮、背盖锁定释放钮和退片钮。这款相机的背盖是那个时代常见的脱裤子设计,抱歉忘记拍了。

▲天线机最独特的当然是天线咯。当我们按下快门按钮的同时顺势甩一下相机,伴随着清脆的咔嗒声,石窟门打开、镜头弹出、天线升起,非常有意思。

▲我这台机器配备的是固定 Ultron 50/2 镜头,该机也有较为便宜的 50/2.8 镜头的配置。

▲从顶部看镜头可以看到光圈和快门的设置机构

▲难得的是,我用现代测光表比对这台相机的测光,结果是依然准确

▲福伦达给天线机的定位是快速拍摄相机,目标用户是记者。

▲因为这台相机的过片和快门上弦都是通过按压这根天线实现的,天线按压到底然后就可以直接按快门了,再次把天线按压到底就可以再次拍摄。你同样可以想象一下,要实现这样的动作在工程上的难度有多大。福伦达的工程师到底花费了多少精力才解决这些难题不得而知。然而,虽然这确实比当时那些没有过片手柄的相机要快很多,但是记者们并不买账。

▲所以,正如历史一样,特立独行天线机在残酷的竞争中失败了。从当年的工具变成了今天怀旧者手中的玩物,可谓造化弄人。

▲这并不是历史在和福伦达开玩笑,而是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你不进则是退。

福伦达是黄金时代悲情的英雄,它不乏各种奇思妙想、不乏深厚的历史积淀、不乏顶尖的机械技术和光学技术人才,它的失败和没落值得后人反思。福伦达的失败是源于脱离了市场的根本诉求,是源于自我的陶醉,或许它有自我陶醉的资本,但资本最终会被用尽。后世的福伦达几经转手现在品牌属于确善能经营,和往昔的辉煌相比,如今的确善能只能利用福伦达遗产里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复刻镜头让这个品牌苟延残喘。

纵观福伦达历史,起伏跌宕、命运坎坷,让人唏嘘不已。这三架马车并没有把福伦达带入黄金时代,反而是见证了品牌的没落。今天,当我把玩这些 60 年前的精巧绝伦的遗产时,福伦达的往昔的荣光如电影版浮现在脑海里,这或许就是收藏老相机的趣味所在吧。

-- THE END --谢谢观赏

1.《黄金时代的悲情,福伦达的三驾马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黄金时代的悲情,福伦达的三驾马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0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