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国民女神”。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它最大的意义是提高了华人对辣椒的接受度和依存度,改变了华人的口味。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陶华碧是怎样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变身到全球华人的超级辣妈的?

  创业人物简介

  

  陶华碧,女,汉族,1947年出生,籍贯贵州省湄潭县,老干妈麻辣酱创始人。任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贵阳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贵阳市南明区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贵阳南明春梅酿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陶华碧1989年开始专卖冷面和凉粉。为了佐餐,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用于拌凉粉,结果生意十分兴隆。之后她看到了其中的潜力,便开始对麻辣酱进行了潜心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反复尝试,最终制成了风味独特的“老干妈麻辣酱”,受到了人们的赞誉和喜爱。陶华碧曾先后获得“巾帼建功标兵”、“创卫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全国杰出创业女性等荣誉称号。

  

  国外卖得也不算贵

  

  针对网络“老干妈”已经现身美国奢侈品网站。昨日记者就“老干妈”南京市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新街口附近的多家超市,记者也注意到,摆放在酱菜柜台的产品多如牛毛,虽然几乎每家都有老干妈的身影,但在价格方面均要高出同类产品1元—3元。每每遇到购买者,很少有直接去挑某一牌子的,都是在同类产品面前比价格,只有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熟悉的品牌。柜台促销员也表示,买“老干妈”的的确不少,但没有过去那么多,毕竟可以挑的产品太多了,人的口味也不一样。

  

  “老干妈哪有这么贵啊?”李同学在马里兰州上大学,他告诉记者,在北美华人超市,老干妈每瓶的价格约为2美元左右,“从价格上讲算是比较低廉的。”

  

  老干妈为什么不上市

  

  最近,市场上一则关于“老干妈不上市”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热议。据报道,2013年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全球销售额超过37亿元人民币,其董事长陶华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一时间,点赞者居多,批驳声亦不在少数。笔者无意于做一名道德判官,只是希望能从财经的角度透析这一现象。姑且将其视作一面三棱镜,去折射上市语境下的众生相。

  

  老干妈陶碧华的故事:白手起家

  

  陶华碧由于家里贫穷,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20岁时,她嫁给了206地质队的一名队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去外地打工和摆地摊。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捡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开了个简陋的餐厅,取名“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为了佐餐,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专门用来拌凉粉,结果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早晨,陶华碧起床后感到头很晕,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谁知,顾客来吃饭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转身就走。这件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

  

  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而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关上店门,走了10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发现他们的生意都非常好。原来就因为这些人做佐料的麻辣酱都是从她那里买来的。

  

  第二天,她再也不单独卖麻辣酱。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陶华碧舍弃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餐厅,1996年7月,她租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办厂之初的产量虽然很低,可当地的凉粉店还是消化不了,陶华碧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单位食堂进行试销。不过一周的时间,那些试销商便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很快就脱销了。

  

  1997年6月,“老干妈麻辣酱”经过市场的检验,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

  

  老干妈陶碧华的故事:以情经商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一下子增加到200多人。此时,对于陶华碧来说,最大的难题并不是生产方面,而是来自管理上的压力。虽然没有文化,但陶华碧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果然,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陶华碧和“老干妈”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减。在员工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可敬;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叫她“老干妈”。

  到2000年末,只用了3年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就迅速壮大,发展到1200人,产值近3亿元,上缴国家税收4315万元。如今,“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达13亿,每年纳税1.8亿,名列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的第5名。

  

  老干妈陶碧华的故事:坚持不懈的韧性

  

  豆豉辣椒的销售刚刚起步时,玻璃厂觉得老干妈的玻璃瓶要货量少,不太愿意接这单生意,陶华碧急了,她质问玻璃厂老板:“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后,双方达成了如下协议:玻璃厂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其余免谈。陶华碧满意而归。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就是当初这份“协议”,日后成为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

  

  “老干妈”的生产规模爆炸式膨胀后,合作企业中不乏重庆、郑州等地的大型企业,贵阳二玻与这些企业相比,并无成本和质量优势,但陶华碧从来没有削减过贵阳二玻的供货份额。

  

  现在“老干妈”60%产品的玻璃瓶都由贵阳第二玻璃厂生产,二玻的4条生产线,有3条都是为“老干妈”24小时开动。

  

  老干妈陶碧华的故事:虽目不识丁却有超常敏锐力

  

  陶华碧虽然不识字,但她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惊人,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她完全不懂,“老干妈”也只有简单的账目,由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她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然后自己心算财务进出的总账,立刻就能知道数字是不是有问题。

  

  她没有文化,就一心研究技术。卖米豆腐时,她做的米豆腐可以下锅炒,做辣椒调味品,总是比别人的产品口味独特,比别人的香。

  

  由于“香”,由于“香辣结合”,老干妈的产品已经覆盖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各地,并远销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南非、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举改变了辣椒产品局限于嗜辣地区的传统。在产品开发方面,陶华碧依然是公司的“技术总监”,她不喝茶,不喝饮料,是为了保持灵敏的味觉和嗅觉。

  

  老干妈陶碧华的故事:诚信做人,诚实做生意

  

  “做生意要诚信”,这几乎谁都知道。但事实上,很多人还是做不到。陶华碧以前没提听过文绉绉“诚信”,但她以一个农民的朴实本质,做到了诚信也做大了生意。老干妈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名声。刚刚开始卖豆豉辣椒时,她就用上了天平秤。

  

  2001年,有一家玻璃制品厂给“老干妈”公司提供了800件(每件32瓶)包装瓶。不料,使用这批包装瓶产品封口不严,漏油。一些对手企业马上利用这事攻击“老干妈”。一些管理人员建议:“可能只是个别瓶子封口不严,把货追回重新封口就行了,不然损失太大。”陶华碧却果断决定追回后全部当众销毁。自从创办公司后,老干妈产品合格率一直保持着100%。

  

  老干妈企业最被人称道的地方就是纳税,很多企业抱怨税太重。您为什么每次主动纳税?陶华碧说:早交晚交都要交,从来不拖欠国家一分一厘,这才是做企业,也是我们的能力,你拖欠或者偷漏人家是很不好的。我们没有国债,不欠国家税收,也没有贷款,干干净净,一身清白,该赚的钱我就赚,不干净的钱我不要。

1.《创业致富故事 陶华碧的创业致富故事经 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创业致富故事 陶华碧的创业致富故事经 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8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