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大学旅游非常受欢迎。最近,一则关于"一家四口藏着快车试图潜入清华校园"的新闻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感叹他们知道清华北大难考,却没想到校门这么难进;有人质疑大学为什么开放;还有人认为,校园不是景点,人流量太大不利于校园风格。大学校园的正确开放方式是什么?这份报纸的读者有话要说-

这所大学应该对公众开放

大学,尤其是公立大学,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开放性。限制访问有损大学的“学位”。不管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都难免给人一种封闭骄傲的感觉。

近年来,“大学之旅”的人气并没有减弱,这在于人们对名校和名校文化的渴望。很多家长趁着寒暑假,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名校“亲密接触”,期望他们受到影响和感染,这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大学也应该对来这里的人更加开放,这样充满期待的孩子才不会被拒之门外。

电流限制、验证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对不安全因素的规避,体现了一种“秩序只有在封闭的情况下才有秩序”的抵制思维。有人说,清华校园不应该挤满游客,未名湖畔不应该熙熙攘攘,这会损害大学多年积累的人文环境。但是,作者认为,与一些吵闹的人相比,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对他们的文化更有害。

相反,国外很多大学,比如剑桥、牛津、哈佛,都是开放的,甚至没有围墙。前段时间清华还给残疾学生写了一封信,“生活艰难,但请相信足够”,感动了很多人。面对众多在园外翘首以待的家长和孩子,大学是否需要保持这种关心和包容,而不是依靠“这是规矩”来冷眼拒绝?

与其硬挡,不如说说话

为了保证正常的校园秩序,高校限制客流是合理的。但如何限制是对智慧的考验。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很多成熟的方法都可以借鉴。比如可以参考一些博物馆网络预订模式。这在技术上并不难,实时更新公园内的剩余位置也能给服务员一个明确的心理预期。它透明高效,今天不能预约就另当别论了,可以有效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几个小时依然拿不到入场券的尴尬。

另外,从更开放的角度来看,有序引导可能比刚性阻断更有效。比如可以参考国外一些大学,实行“大开小关”的模式。夏天游客多的时候,校园要分区管理,把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其他地方分开。同时,应该在校园里放置更多的旅游说明和警告标志。比如禁止教学区,宿舍区要保持安静,在收现金的食堂用餐。此外,学校还可以动员学生鼓励他们在学校兼职导游志愿者,并将其纳入勤工俭学的范围。这样不仅能更好的维护校园秩序,还能让游客了解真正的大学。如果你仔细想想,所有这些事情都可以做得更好。

人少不代表有序,人多不一定导致场面混乱。关键是如何引导和管理他们。对于一些名校来说,每年假期游客蜂拥而至是很正常的。所以在管理上要多动脑筋,让来访者在良好的氛围中体验大学生活。

蔑视规则的熏陶是什么

参观清华北大等名校是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然而,一些家长拒绝遵守排队秩序,毫不犹豫地溜进来,利用机会进入校园,但他们确实给了孩子一个蔑视规则的坏教训。

不文明的园艺行为正在阻碍大学的进一步开放。参观大学的游客除了跟着黑导进校外,还有很多不文明的行为:排队乱扔垃圾、践踏校园草坪、在校园内大声喧哗等等。这样的事情无疑会损害大学应有的面貌。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大学不得不建立边界,以维持他们应该拥有的秩序。在一定程度上,这并不是缺乏开放和包容,而是一种无奈的举动,来抵御汹涌澎湃的过度消费。

校园不是景点,大学的魅力不在于建筑和风景,而在于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比未名湖畔的荷花更美的,是上午在湖边静静看书,下午在石阶上看书的同学。如果参观校园过于注重“参观这里”,那么如果你不来,颐和园的湖不是更美吗?

1.《大学,咋就不能让人进来看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学,咋就不能让人进来看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80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