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和他的『设计道』

采访/撰文 祖传

▲ “Andrew Martin国际室内设计大奖”获奖者 林卫平

林氏于清华大学环境艺术专业研修后,赴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学习设计管理专业。于2008年创立林卫平设计师事务所,为不同领域客户提供高端室内设计服务。事务所专注于东西方理念的融合,以纯粹的几何形体,结合自然光、风、水创造以人为本,自然舒适的生活空间。

室内设计类的奖项层出不穷,其中公认最权威的国际大奖无疑当属源于英国的“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Awards”(安德马丁国际室内设计大奖)。它被美国《时代》、英国《泰晤士报》、BBC等国际主流媒体誉为室内设计界的“奥斯卡”,每年推出的《Andrew Martin国际室内设计大奖年鉴》,更是具有室内设计界的“圣经”之称。安德马丁大奖每年都吸引着全世界各地设计师的踊跃参与,设计师林卫平凭借其富有哲理智慧的灯光意境之作,荣膺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Awards2017年度全球TOP100设计师,同时作品亦收录于《Andrew Martin国际室内设计大奖年鉴》。

▲ 作品-布利杰办公室

《DA设计艺术》:当时怀着怎样的心态去角逐“安德马丁奖”?

林卫平:作品完成之后效果比较理想,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尝试参加国际类的设计大奖。我想既然参赛,就找最权威的奖项参与。安德马丁大奖的评审团由英国王室贵族、专栏作家、好莱坞明星、银行家、时装设计师等社会各行业精英人士组成,这种独特的视角和评审机制带来的权威性也是广受业内公认的,所以选择了尝试参加,再后来就收到了组委会的好消息。

《DA设计艺术》:自我分析这套作品能获奖的原因是什么?

林卫平:首先是评委们对于极简风格的认可,我用几何形体勾勒出总体的空间。其次是用光演绎着自然的符号:海平面上的日出,地平线上的日落,正午时分的光芒,以及山水意境的呈现。最后是哲学层面的共鸣,在光之隧道的尽头望见一道橘色的柔光,是一种轮回,是一份憧憬,也是一种直击内心的力量。

《DA设计艺术》:请用极简的文字描述对“极简”的理解。

林卫平:一即一切,万法归一。

▲ 作品-宁波UEP瓷砖展厅

《DA设计艺术》:“极简”和“简约”有何区别?

林卫平:极简,就是以“简”到极致为追求,就像是初生的婴儿不带任何赘饰,这样的状态就是极简——因为我们已经不能继续做减法了。而简约,就像是往人身上穿衣戴物,通过不同的材质使用、饰物点缀来诠释一种对“简”的态度。

《DA设计艺术》:工作之余,平时有哪些爱好?

林卫平:爱好挺多的,阅读、看电影、旅行、音乐、观展等等。而且跨度也比较大,比如说电影方面,科幻类、剧情类、艺术类都喜欢;像阅读的话,文学、哲学、美学、国学的也都有所涉猎。

▲ 作品-清研· 莫干山

《DA设计艺术》:这种业余的状态与设计之间是否也有关联?

林卫平:非常有关联,因为设计无处不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被设计过的。就像刚才提到看电影,电影院是被设计过的,买票的方式是被设计过的,电影票是设计过的,座位是设计过的,电影本身更是设计的集合。

《DA设计艺术》:进入项目空间,会通过哪些方面来思考设计?

林卫平:宇宙是一个空间,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空间,建筑体是地球上的一个空间,建筑成型后就产生了相应的室内空间——内与外的关系就应运而生。作为室内设计师,我们其实是创造内在的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存在。另外,思考的是有形存在和无形存在的关系,有形者如空间本体的存在,材质的选择;无形者则如光的角度,气的流动,以及最终由这些关系带来的情感体验。

▲ 作品-私人别墅

《DA设计艺术》:优秀的设计作品完成之后是一种“美”的定格,后续使用中如何保持这份“美”?

林卫平:每个人对于“美”都有自己的理解,彼此观念甚至大相径庭,但这些都不妨碍空间“美”的产生与延续。很多人以为,极简的空间中不该堆很多东西,否则会破坏美感,其实不然,空有空的美,用有用的美。空间之美是人赋予的,在空间未被使用时,由设计师赋予其形体之美;交到使用者手里后,便由使用者赋予其美,无论外人认可与否,使用者从中感知到美就是最好的。特别是岁月会沉淀很多,有了时间的厚度,这份空间之美也会随之更为温润。

▲ 作品-茗雅轩茶室

『设计道』真诣

纯粹(Pure):回归空间的本体。空间就是一个由几何形体勾勒的“容器”,有形和无形相依并存,就如《道德经》所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纯粹的设计,就是将空间本来的样子进行诠释,予以呈现。

▲ 作品-清研· 莫干山

自然(Nature):室内设计就是在空间里创造人与自然的存在。我们通过自然来找寻深层的心灵关怀和原初的存在感。以山水为代表的自然观,更是构筑了东方哲学的精神基因。个中意境的把握,就是那一刻对于空间与自然关系的感觉与提炼,并付诸实现。

光(Light):光从出现的那一刻起,便有了神圣性。在不同宗教的寓意中,光都象征着美好与正义的力量。在尘世的空间里,它赋予万物以形体,让万物得以被感知,也因其天然的圣洁而触动着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一(One):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儒家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都不约而同地揭示了这个世界演进的本质。同时,天道循环往复,一个原点能衍生出无数;反之,去掉所有的纷繁复杂,即归于“一”。在极简的空间中,一石、一木、一光、一月、一人……恰如其分的秩序,增一分则繁,减一分则乏。因此,极简就是“一”。

▲ 作品-宁波UEP瓷砖展厅

质(Texture):质是道的载体,也是空间本体有形存在的一面。不同的材质各有其道,带来不同的感知体验,例如石有石之道,木有木之道。要让材质回归于本体应有的状态,在空间中各得其所。

侘寂拾光

——“Andrew Martin国际室内设计大奖”获奖作品

我曾试着去探索道是什么,曾经很兴奋地写下了许许多多有关道的文字。每次写下几句,又觉得还是不够,就算写满了两千页,我对这份陈述依然不满意。于是我不再谈论道是什么,只写:“道存在。”

——题 记

在这安静椭圆的空间中仰望,就像大地上的初民抬头看着天空,等待的是从太阳升起的那刻,到中午太阳的万丈光芒,再到日落时夕阳西下红遍大地的感觉。纯白的穹顶与玄武色的地面鲜明呼应,一如初创的世界: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

厅的中央,一面女墙立于湖中,平静的水面不断地承接着水滴,悄然泛起的一圈圈涟漪勾勒出弧线,让空间更为灵动。泛开的波纹继续扩散,一直达到了大地的尽头,远处的地平线正泛着微光,日落抑或日出,轮回的终点亦是起点。

结合自然光和人造光,并通过线光、点光、面光等基本几何形式的表现手法,给空无一物的隧道带来一种圣洁、神秘的氛围,让人忘记身在尘世,因为身边除了光,什么都没有。

空,让人平静,才能慢下脚步,和自己的灵魂对话。隧道尽头,会有另一个世界吗?一抹橘色的柔光斜下,是世外桃源的召唤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继续回溯时光,中原大地上,初民的晨歌中:“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项目名称:中照联赛尔富—广东LED灯光体验中心

设计机构:林卫平设计师事务所

主持设计:林卫平

参与设计:汪昆

项目面积:500m²

主要用材:大理石、白色乳胶漆、不锈钢、玻璃、白色烤漆板

摄影师:刘鹰

号外!号外!

作为极简主义的信仰者

林卫平老师将于12月28日在东钱湖华茂希尔顿酒店带来其最新的设计分享。

错过这一站

还要等一年

1.《深度专访|安德马丁奖得主林卫平(附获奖作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深度专访|安德马丁奖得主林卫平(附获奖作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5786.html